石嘴山市历史沿革

石嘴山,俗称石嘴子,因贺兰山至此,山石突出似嘴而得名。1956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报请国务院撤县(惠农县)建市。1959年4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撤销惠农县,成立石嘴山市的请示报告》。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等10个乡(镇)划归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

1960年3月26日,石嘴山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石嘴山市,驻石嘴山,当时石嘴山市辖石嘴山镇(区级)与尾闸、黄渠桥、宝丰3个公社。1960年4月,石嘴山镇改建为2个区,组建南街、北街2个城市人民公社,2个公社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5月,调整公社规模,市郊3个公社划小为8个公社(尾闸公社划分为尾闸、下营子2个公社;将黄渠桥公社划分为黄渠桥、燕子墩、西永固3个公社;将宝丰公社划分为宝丰、庙台、礼和3个公社。1962年5月,南街、北街2个区合并为市辖城区。

1963年5月,国营园艺农场变为集体所有,称为园艺公社。7月,将黄渠桥、宝丰2个公社划归平罗县管辖;平罗县的大武口镇(驻石炭井)和大武口公社划归石嘴山市。至此,石嘴山市辖城区1区、大武口镇1镇和尾闸、下营子、燕子墩、西永固、庙台、礼和、园艺、大武口等8个公社。1968年,大武口镇驻地迁到大武口,在石炭井设置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为大武口镇的派出机构。1970年10月,将石炭井从大武口镇划出,撤销石炭井街道办事处,改置为石嘴山市辖石炭井区,驻石炭井。

1972年,设置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地区,地区机关驻大武口镇,石嘴山市归属银北地区。1973年大武口镇升格为区。石嘴山下辖第一区(驻大武口)、第二区(驻石嘴山)和第三区(驻石炭井)。1975年,将大武口公社和园艺公社分别划归大武口区和石嘴山区管辖;同时组建了市直属公社领导小组,管辖其余6个公社。1976年,撤销市直属公社领导小组,设置石嘴山市郊区,管辖尾闸、下营子、燕子墩、西永固、庙台、礼和等6个公社。1979年将大武口区的的大武口公社、石嘴山区的园艺2公社划归郊区管辖。

1981年,三个区以驻地更名,即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3个区;市驻地迁到大武口。石嘴山市除管辖3个区、8个公社外,还管辖平罗、陶乐2县。1983年,郊区各公社改称为乡。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原郊区所辖的大武口乡及园艺乡的沿环村,分别划归大武口区和石嘴山区管辖;惠农县辖7个乡。【以上主要根据《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部分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嘴山市常住总人口675378人,其中,大武口区133168人,石嘴山区120739人,石炭井区60389人,平罗县257445人,陶乐县29138人,惠农县74499人。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国函〔2002〕96号)批复同意调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2)将平罗县的隆湖吊庄乡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函〔2003〕139号)批复同意:(1)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2)撤销石嘴山市陶乐县。将原陶乐县的红崖子乡、高仁乡、马太沟镇划归平罗县管辖,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嘴山市常住总人口725482人,其中,大武口区286669人,惠农区185803人,平罗县253010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