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历史沿革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圣主的陵园”之意,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汉时分属西河、朔方郡。唐时分属榆林等郡。元置西夏中兴等路,后属东胜、云内二州。

清顺治年间(1649年)为便于控制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其中之一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即郡王旗)。乾隆年间(1736年)从乌审旗将近族台吉的平民分为十三个苏木,划拨土地,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

195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82次会议批准,札萨克旗、郡王旗合并,暂称“札郡旗”。1959年1月15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驻地设在新街镇,1964年7月1日迁往阿勒腾席热镇。

1996年?,伊金霍洛旗面积5958平方千米,人口14.1万人,其中蒙古族占6%。辖3个镇、3个苏木、8个乡:阿勒腾席热镇、新街镇、乌兰木伦镇、台格苏木、伊金霍洛苏木、苏布尔嘎苏木、公尼召乡、台吉召乡、合同庙乡、红庆河乡、纳林希里乡、哈巴格希乡、纳林陶亥乡、新庙乡。旗政府驻阿勒腾席热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伊金霍洛旗总人口147739人,其中:阿勒腾席热镇29440人,新街镇9345人,乌兰木伦镇24722人,纳林陶亥镇5794人,台吉召镇6990人,纳林希里镇11938人,红庆河镇9016人,台格苏木8331人,苏布尔嘎苏木4981人,伊金霍洛苏木4622人,新庙乡7321人,哈巴格希乡5255人,合同庙乡3832人,公尼召乡7307人,布连乡5564人,布尔台格乡3281人。

2000年,全旗辖总面积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14.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万人;蒙古族人口0.9万人。辖7个镇、3个苏木、6个乡,146个嘎查(村),903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

2001年?,全旗辖8个镇、3个苏木、5个乡:阿勒腾席热镇、新街镇、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镇、台吉召镇、纳林希里镇、红庆河镇、新庙镇、台格苏木、苏布尔嘎苏木、伊金霍洛苏木、哈巴格希乡、合同庙乡、公尼召乡、布连乡、布尔台格乡。2003年,将哈巴格希乡划归东胜区管辖。

2004年末,伊金霍洛旗总人口14.25万人,其中蒙古族9869人。辖8个镇、3个苏木、4个乡:阿勒腾席热镇、新街镇、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镇、台吉召镇、纳林希里镇、红庆河镇、新庙镇、台格苏木、苏布尔嘎苏木、伊金霍洛苏木、合同庙乡、公尼召乡、布连乡、布尔台格乡。(鄂尔多斯市年鉴2005)

2005年,伊金霍洛旗撤并调整8个苏木乡镇,整合新组建7个镇,即:保留阿勒腾席热镇;撤布连乡、布尔台格乡、乌兰木伦镇,设乌兰木伦镇;撤公尼召乡、伊金霍洛苏木,设伊金霍洛镇;撤新街镇、台格苏木,设札萨克镇;撤新庙镇、纳林陶亥镇,设纳林陶亥镇;撤纳林希里镇、红庆河镇,设红庆河镇;撤台吉召镇、苏布尔嘎苏木、合同庙乡,设苏布尔嘎镇。截止11月7日,全旗苏木乡镇布局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2009年,全旗总面积5600平方千米。总人口15.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923人。辖7个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