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历史沿革

满洲里市,以满洲民族故里而得名。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后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19世纪末此地仅有数百人居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建立火车站,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

宣统元年九月(1909年10月),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县,1912年1月被废止。1920年2月,复设胪滨县。1923年4月,将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满洲里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胪滨县,设满洲里办事处。1936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政管理处,1940年改为满洲里街。1941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现为县级市,由呼伦贝尔市代管。

1990年,全市总面积696.3平方千米;总人口13.7万人。

1996年,满洲里市面积720平方千米,人口约15.5万人,其中蒙古族0.5万人。辖1矿区7街道: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扎赉诺尔车站街道,扎赉诺尔矿区(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灵泉街道)。

2000年1月27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满洲里市撤销东湖区车站街道,设立新开河镇。全市辖10个街道、1个镇:道北街道、兴华街道、新开河镇;(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下面2个街道)东山街道、道南街道;(扎赉诺尔矿区管理下面6个街道)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灵泉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满洲里市常住总人口181112人,其中,道北街道18904人,兴华街道19542人,东山街道10458人,道南街道25025人,新开河镇10034人;(扎赉诺尔矿区)第一街道17736人,第二街道17924人,第三街道15648人,第四街道14623人,第五街道14162人,灵泉街道17056人。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53457户149665人,其中少数民族110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4%。

2006年,撤销新开河镇,改设新开河街道。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732.44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62628户161256人;少数民族人口14543人,占总人口的5.59%。辖扎赉诺尔区、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东湖区。

2009年,全市总面积732.44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常住人口2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68630户166968人;市区人口66765人。辖扎赉诺尔区、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东湖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满洲里市常住总人口249472人,其中,东山街道49273人,道南街道33533人,道北街道35407人,兴华街道23623人,新开河街道7676人;第一街道12262人,第二街道13091人,第三街道18223人,第四街道24480人,第五街道13568人,灵泉街道18336人。

2013年3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正式下发《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区备案的批复》(民函[2013]68号),将扎赉诺尔矿区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备案,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3月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扎赉诺尔区以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备案的通知》(内政发[2013]49号),进一步明确了国务院批准扎赉诺尔矿区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备案,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由满洲里市代管,辖六个街道办事处(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灵泉6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第三街道新政街1号。

2014年,撤销灵泉街道,设立灵泉镇(内政字[2014]27号);撤销新开河街道,设立新开河镇(内政字[2014]193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