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本页最近更新于2011-08-05 14:52:53

(以下根据辽阳市政府等网站资料重新编排)

西汉时所置辽东郡辖境当为东起鸭绿水以东的古贝水,西至今医巫闾山和大凌河干流以东,南临今渤海和黄海岸,北抵辽东古塞。时辽东郡所属襄平县辖境,以其周边各县治地为标亦可知大概:新昌县,治地在今鞍山市南旧堡区杨柳河北岸;辽队县治地在今辽阳西南80余里太子河西岸,即今海城市高坨子镇;安市县,即今海城市东南英城子古城;武次县,即今凤城县凤山乡刘家堡汉城;候城县,即今沈阳市东浑河岸柏官屯汉城;高显县,即今沈阳市南魏家楼子汉城;辽阳县,即今辽中县茨榆坨镇偏堡子浑河北岸。

三国、晋、隋、唐之际,虽各自建置不同,辖境有所变迁,但尚不能确指。至辽代东京辽阳府辖境据《武经总要》记载:东至熟女真界约五百里,西至辽河百五十里,北至沈州(今沈阳市老城),东南至鸭绿水九百里,西南至锦州(今锦州市)四百里,东北至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七百里,西北至显州(今北镇县南)三百里。辽阳、鹤野、宜丰、白岩4县俱在今辽阳境,据考证此4县辖境大致范围:开州治地今凤城县,穆州治地今岫岩县东南,岩州治地今辽阳城东,辽州治地今新民县辽滨塔村;汤州治地今辽中县满都户乡;铜州,今海城东南析木城;海州,今海城市;嫔州,今海城东北向阳寨;广州,今沈阳西南高花堡;集州,今沈阳东南奉集堡;衍州,今辽阳东南。

明代于辽阳实行卫所制。其区划多按屯军和生产区域或民族集居划分。据《辽东志》(1443年)记载,辽阳6卫共辖23个千户所和直属17个百户所。至清初,因旗、民杂居,采取分治制,管理范围不同,州治辖境和驻防城辖境也不相同。清初辽阳州治地辖境:东至官马山75里外为凤凰城(今风城县)守界;南至黑峪80里外为海城县界;西至烟狼寨(今仍名,已入鞍山境)50里外为牛庄城守界,北至杨家湾(疑为今柳条寨乡羊角湾)60里外为奉天将军特辖区界;东南至浪子山60里外为凤凰城守界;西南至鞍山驿60里外为牛庄城守界,东北至十里河60里外为承德县(今沈阳市苏家屯区)界;西北至船城(今柳壕乡小川城村)60里外为奉天将军特辖区界。

清初辽阳城守尉辖界四至:东350里至一堵墙(今本溪县马家城子)兴京(今新宾县)界;西120里至网户屯广宁(今北镇)界;南130里至生铁岭岫岩县;北60里至十里河承德县界;东南至分水岭160里岫岩界;西南至新台子90里海城界;东北至张起寨120里抚顺界,西北至四方台90里广宁界。嗣后因东边添设县治,城守界境相应收缩,东界120里(收缩230里)至田师傅沟接兴京界。1813年(嘉庆十八年),承德县西部、广宁东部设新民厅治。城守尉西界又有收缩,西界110里至枯榆泡与新民厅界接。

清初,实行州府县制,民治区划实行社甲制。康熙年间辽阳州划分27社。至清末,州境27社有丰乐社、昌平社、清平社、锦文社、白塔社、南庄社、丰盛社、安乐社、韩家社、河北社、河南社、首山社、永尹社(《辽阳州志为“永平”社)、峨嵋社、河工社、纸房社、东山社(《辽阳州志》为“乘山”社)、黄屯社、向化社、开张社、德邻社、永盛社、兴宁社、兴盛社、里仁社、太平社、亲睦社。各社治地无考。

旗治区实行旗治八界制,以东、南、西、北为序,依次分置镶、正红、黄、白、蓝八旗,其区划以辽阳城为轴心,先近而后远。清初,设辽阳驻防城城守尉,掌理旗人公务,共辖九旗官厅:镶、正红旗官厅,辖区辽阳城以东;镶、正黄旗官厅,辖区辽阳城以南;镶、正白旗官厅,辖区辽阳城以西;镶、正蓝旗官厅,辖区辽阳城以北巴尔虎旗官厅,辖区不详。旗人居住区,除归本城城守尉辖屑外,有的归他城城守尉辖属,有的归奉天将军专辖,州内各官庄及果园、梨园,有的归盛京内务府或礼部管辖(《辽阳州志》)。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置本溪、辽中县。至1907年,清廷制订《东三省督抚办事要纲》,辽阳州属奉天省奉天府。州境区划改主村、副村制。共设20个主村(副村不详)。在今境内的主村有:刘二堡、河洪堡、罗大台、吉洞峪、大纸房、阿金沟、汤河沿(今汤河乡)、黄泥洼、新城、马蹄岭(今马蹄峪)、鹅房、十里河、大沙岭、大安平、浪子山、烟台(今灯塔镇)等16个,其余七岭子、沙河、鞍山站、千山4个主村今已入鞍山境。

1907年初,辽阳州知州陶鹤章与本溪县设治事宜委员周朝霖亲诣勘定由辽阳州属地划归本溪县新治土地。“计东自盘道岭与抚顺东界之处起,沿兴仁(县)边界西向经肖家河、高家堡、张起寨、枣沟、松木堡、歪头山、柳家峪,折西南向,经朝鲜岭、王高玉岭、南大岭、郑家屯,渡太资(子)河经瓦子峪、朴家湾、黄土地渡细河,经宁家寨、老官岭、长背山、石门岭东转十里,经王家崴斜向西南,经滴塔堡、摩天岭南向新开岭、八盘岭、白云山折而东向,经东头岭上万两河、荒店子、石磨子岭、白蓬岭、千家岭斜向东北至分水岭与凤凰厅属草河连界为止。计经线一百九十里,北面纬线一百五十里,南面纬线六十五里,共计边线三百八十里,以此经线以东划归本溪县管辖治理”,共有142个“村牌”。当年拨民地2 140余亩入本溪县;1914年再拨旗地152862亩入本溪县。州境西至太子河西大骆驼背、长林子等处以西之浑河90里,西北至小北河东之浑河及太子河60里,计由河西至枯榆泡转心湖,共拨出土地纵约百里,横约二三十里以至五六十里归辽中县。1914年两县会勘,确定拨正额各项旗地390 056亩入辽中县。其时全境土地面积约25600平方里。

1908年境内实行路甲制。州境改设路局,局辖区,区下设保,保下设甲。共设中、南、东、西、北5个路局,辖26个区(保甲不详)。据同年《辽阳州全境地图》载:中路分局驻南沙河(今鞍山市立山区沙河乡),领中路一区,治地陶官屯(今鞍山市铁西区),中路二区,治地望宝台,中路三区,治地东三里庄;中路四区,治地首山堡。南路分局驻兴隆沟,领南路一区,治地兴隆沟,南路二区,治地上达喇河(今达连河);南路三区,治地浪子山;南路四区,治地汤河沿}南路五区,治地大安平}南路六区,治地七岭子;南路七区,治地甜水站(今甜水乡)。东路分局驻半砬山子,领东路一区,治地太河寺;东路二区,治地老大台;东路三区,治地黄堡;东路四区,治地半砬山子;东路五区,治地大东山堡。西路分局驻刘二堡,领西路一区,治地刘二堡,西路二区,治地城昂堡(今鞍山境);西路三区,治地黄泥洼,西路四区,治地唐马寨;西路五区,治地小台子。北路分局驻小烟台。领北路一区,治地河公堡(河洪堡);北路二区,治地佟二堡;北路三区,治地大纸房,北路四区,治地寒山台(今连三台);北路五区,治地黑沟台。北路五区分防所驻孤城子(今古城子)。

1910年,省令举办自治。城乡基层单位实行自治会建制,设议事会、董事会,议事会为乡自治会机关。全境划城厢和21个乡,设议事会、董事会各22个。第一乡驻城东北石桥子(辖村不详,下同),第二乡驻城东大安平,第三乡驻城东钓水楼,第四乡驻城东北半砬山子,第五乡驻城北大路烟台,第六乡驻城东南新堡,第七乡驻城东南汤河沿,第八乡驻城南沙河,第九乡驻城南七岭子,第十乡驻城南吉洞峪,第十一乡驻城西刘二堡,第十二乡驻城西小赵台,第十三乡驻城西南公司屯第十四乡驻城西唐马寨,第十五乡驻城西北边墙子,第十六乡驻城北沟子沿,第十七乡驻城北大纸房,第十八乡驻城西北佟二堡,第十九乡驻城西北大沙岭,第二十乡驻城西黄泥洼,第二十一乡驻城东南甜水站。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请保留本页地址:http://www.xzqh.org/html/show/ln/4363.html
县级及以上调整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本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