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历史沿革

战国、秦、汉时属辽东郡北境,两晋、南北朝及隋朝时属契丹地,唐时属松漠都督府,辽代归原州和棋州管辖,清初为蒙古族科尔沁部游牧地区,后为哲里木盟科尔沁前、中、后旗地。(一说,康平战国时属燕国版图。秦为辽西郡北境。西汉为辽东郡北境。东汉为扶余鲜卑地。晋为平州北境。隋唐属契丹地。辽为东京道北境。金属北京路。元属开元路的咸平府地。明为福余卫北境。清为科尔沁、达尔罕、宾图三个王旗之地。)

清代中期,始有移民来此垦荒,其中一户康姓先来此地定居,后来康姓投者渐多,遂成村落,故称“康家屯”。嘉庆十二年(1807年),隶属昌图厅。光绪四年(1878年)属昌图府。光绪六年(1880年),分昌图府地即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和科尔沁前旗东境各一部分置县名为康平,取义康乐太平,治所在康家屯。

民国时属奉天省。1945年,成立康平县人民政府,属辽吉一分区。1946年9月至1947年3月,一度被国民党占领,属辽宁省。1947年11月康平解放,属辽北省。1949年划归辽西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9年属沈阳市,1968年属铁岭专区,1984年为铁岭市辖县。1992年由铁岭划归沈阳市。

1996年,全县面积2173平方千米,人口32.5万人。辖5镇11乡:康平镇、张强镇、方家屯镇、小城子镇、东关屯镇、胜利乡、郝官屯乡、北四家子乡、两家子乡、山东屯乡、海洲窝堡乡、、二牛所口乡、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东升满族蒙古族乡、西关屯蒙古族满族乡。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114号)批准撤销郝官屯乡,设立郝宫屯镇。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24956人,其中:康平镇54245人、小城子镇17453人、张强镇24063人、方家屯镇18814人、东关屯镇29156人、郝官屯镇19416人、胜利乡19307人、北四家子乡16488人、两家子乡13381人、山东屯乡12796人、海洲窝堡乡14031人、二牛所口乡21127人、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16618人、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14741人、西关屯蒙古族满族乡14158人、东升满族蒙古族乡16920人、沈阳市三台子畜牧场2242人。

2000年,辽宁省政府(辽政[2000]296号)批准撤销二牛所口乡,设立二牛所口镇。区划调整后,康平县辖7个镇、9个乡。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1)撤销三台子办事处、小康办事处、东关屯镇,合并设立东关屯镇。区划调整后,东关屯镇政府驻地关家屯村,区域面积144.9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2)撤销胜利乡、康平镇,合并设立康平镇。区划调整后,康平镇政府驻地胜利村,区域面积85.84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10个社区。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康平县辖7个镇、4个乡、4个民族乡:康平镇、东关屯镇、张强镇、小城子镇、方家屯镇、郝官屯镇、二牛所口镇、两家子乡、北四家子乡、山东屯乡、海洲窝堡乡、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东升满族蒙古族乡、西关屯满族蒙古族乡。

2009年,康平县辖7个镇、4个乡、4个民族乡:康平镇、小城子镇、张强镇、方家屯镇、东关屯镇、郝官屯镇、二牛所口镇、北四家子乡、两家子乡、山东屯乡、海洲窝堡乡、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西关屯满族蒙古族乡、东升满族蒙古族乡。

2009年12月2日,沈阳市民政局公告: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省政府辽政[2009]259号文件批准,撤销康平县山东屯乡,与康平监狱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北三家子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北三家子社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