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区沿革

  清光绪二年(1876)为安东县地,1938年设大和、旭日、中兴3区,1945年划为中央、镇江、中兴3个区,1947年划为中央、镇兴2区,1956年中央区并入镇兴区,1965年镇兴区更名为振兴区。
  1997年,振兴区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0.4万人。辖六道沟、头道桥、纤维、临江、站前、帽盔山6个街道。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252号)批准:将东港市安民镇和振安区浪头镇、花园办事处划归振兴区,调整后的振兴区辖站前、头道桥、永昌、临江、帽盔山、六道沟、纤维、花园8个街道办事处及浪头、安民2个镇,总面积80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386370人,其中: 头道桥街道 41340人、 站前街道 31519人、 临江街道 48014人、 六道沟街道 36601人、 帽盔山街道 39007人、 纤维街道 42225人、 永昌街道 37280人、 花园街道 33665人、 浪头镇 58698人、 安民镇 18021人。
  2001年(?),撤销永昌街道、花园街道。
  2007年2月2日,辽宁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丹东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辽政[2007]22号):同意将东港市前阳镇的海龙村(整建制)、胜利村(部分)、新安村(部分)、平安村(部分)、友好村(部分)、安康村(部分)及大东港区域总计31.8平方千米划入丹东市振兴区安民镇。具体行政区划界线走向为:以海龙村与新江村的村界为振兴区和东港市的界线起点,延伸至海龙村与胜利村在浪东路的交汇点,沿浪东路交汇点向大东港方向延伸至新港路(北起浪东路南至鸭绿江大道的规划路,全长3350米),沿新港路延伸至鸭绿江大道,沿滩涂和海域延伸至大东港,大东港区域以疏港路和规划铁路为界,直线延伸至大东沟河以东。区划调整后,振兴区行政区域面积111.68平方千米【应该是125.42平方千米】。
  2008年5月14日,辽宁省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丹东市振兴区江海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辽政[2008]79号):同意设立振兴区江海街道办事处,辖原安民镇海龙、安康、新友、胜利4个村,行政区域面积31.8平方千米,实行街道管村体制。区划调整后,振兴区安民镇辖7个村,行政区域面积29.23平方千米。江海街道办事处人口1.2万人,由边境经济合作区代为管辖。
  2008年8月14日,经辽宁省政府(辽政[2008]143号)文件批准,丹东市对振兴区浪头镇、安民镇和东港市汤池镇的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以浪东路为轴线,将振兴区浪头镇和安民镇在浪东路以南的行政区域,以村为单位划归浪头镇管辖;在浪东路以北的行政区域,以村为单位划归安民镇管辖。将东港市汤池镇的接梨树村(包括丹东机场)划入振兴区安民镇管辖。具体内容如下:1.将振兴区浪头镇的中和村、瓦房村、滨江村和东港市汤池镇的接梨树村(接梨树村包括丹东机场,人口0.35万人,面积12.32平方千米)划归振兴区安民镇管辖。调整后安民镇辖群英村、西安民村、金板村、金安村、中和村、瓦房村、滨江村、接梨树村共8个村,人口5.17万人,面积42.11平方千米。2.将振兴区安民镇的北安民村、东安民村、文斌村划归振兴区浪头镇管辖。调整后浪头镇辖浪头村、顺天村、忠杰村、文安村、北安民村、东安民村、文斌村共7个村,人口2.73万人,面积33.14平方千米。调整后,振兴区总面积137.74平方千米,人口48.05万人。辖花园、头道桥、站前、临江、永昌、六道沟、帽盔山、纤维、江海9个街道,浪头、安民2个镇,21个行政村、51个社区。
  2009年2月20日,丹东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设立振兴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的批复》(丹政[2009]31号),设立西城街道办事处,辖滨江村和瓦房村,人口3.01万人,面积7.4平方千米。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