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赣县。故城屡经迁徒,初在溢浆溪(今市区西南蟠龙圩一带)。西晋太康末年(约289年)徒葛姥城(今水东乡虎岗一带)。东晋永和五年(349年)迁今址,为南康郡治,故名南康。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因城毁于兵火而迁贡水东(今水东乡七里镇一带)。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复迁今址,为南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39年)为虔州治,城随之名虔州。因虔为“虎”字头,而别名虎头州、虎头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为南康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年)为虔州治,武德七年(624年)为南康州治,武德九年(626年)为虔州治。天宝元年(724年)为南康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虔州治。因隋唐时期,虔州、南康郡名屡互易,城名随之,并有虔南之别称。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为百胜军治所。南唐沿袭。晋高祖二年(937年)为昭信军治所,北宋开宝八年为军州、虔州治所。因城居章、贡夺水合流处,北宋时曾名合流镇、又名章贡。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二月,以虔有虔杀之义,非佳名,得旨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赣州路治,后曾一度为岭北省治。明、清为赣州府治,并依次为岭北道、赣南道、吉南赣道、吉南赣宁道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为赣南道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第十一行政区专署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赣南专区专员公署驻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第九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将城区设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东效五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五镇合并,名赣州镇。
  1949年8月14日解放,8月15日将赣州镇从赣县划出设市,并成立赣州市人民政府。1949年属赣西南行署区。1950年属赣西南行署区,1951年属赣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98年,国务院(国函字[1998]114号)批复同意撤销赣州地区和县级赣州市,设立地级赣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章贡区。以原县级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章贡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阳明路。1999年正式撤市设区。

  1987年,恢复设置市水上办事处(赣民函[1987]90号批复)。1987年4月5日,沙石乡、蟠龙乡改设沙石镇、蟠龙镇(赣府厅字[1987]165号)。1989年11月23日,设立蛤湖、龙埠二乡(赣民字[1989]149号批复)。1993年11月17日,撤销水东乡,设立水东镇(赣民字[1993]167号批复)。
  1997年6月5日,设立黄金街道办事处(赣民字[1997]116号批复)。全市面积478.8平方千米,人口41.5万,辖5个街道、3个镇、6个乡:解放街道、赣江街道、南外街道、水上街道、黄金岭街道、蟠龙镇、沙石镇、水东镇、水西乡、水南乡、湖边乡、沙河乡、蛤湖乡、龙埠乡。市政府驻阳明路。
  1998年8月5日,撤销湖边乡、水南乡、沙河乡,设立湖边镇、水南镇、沙河镇(赣民字[1998]126号批复)。1998年8月5日,将南外街道办事处分设为东外、南外街道办事处(赣民字[1998]130号批复)。
  1998年12月7日,撤销水上办事处,将其所辖交解放街道办事处(赣民字[1998]225号批复)。
  2000年,全区辖5个街道、6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94600人;其中:解放街道37704人、赣江街道74330人、南外街道93393人、东外街道56459人、黄金岭街道13453人、水东镇31221人、水南镇30376人、蟠龙镇30166人、湖边镇26954人、沙石镇32622人、沙河镇18569人、水西乡30774人、龙埠乡10378人、蛤湖乡8201人。
  2000年12月8日,撤销水西乡,设立水西镇,镇政府迁至赤珠岭(赣民字[2000]369号批复)。2001年3月2日,撤销龙埠乡,划归沙石镇;撤销蛤湖乡,划归湖边镇(赣民字[2001]97号批复)。
  2002年底,章贡区辖5个街道、7个镇,54个居委会、98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54.6万人。2005年底,全区总人口47.8万(不包含黄金岭街道、蟠龙镇人口)。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