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南城县的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置新城县,属建昌军。辟域内主河黎滩河水流经的最大集镇——黎滩镇为县治。因而,新城县在当时已别称“黎川”。元属建昌路,明、清属建昌府。
  民国三年(1914年),因江西、河北、浙江、贵州等四省都有新城县,故江西省新城县奉命改称黎川县,因黎滩水得名,属豫章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黎川县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七行政区。民国21年(1932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1935年)属第七行政区。
  1931年6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黎川,建立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隶属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21日,红军根据战略需要主动撤出黎川。1932年10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进入黎川,解放黎川全境。同年12月,成立了黎川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省;1933年5月上旬,黎川隶属苏区闽赣省。1933年7月至1934年2月,在黎川与福建的光泽县、邵武县(当时均属闽赣省)交界地区设立过东方县;1934年1月至7月,又在黎川与福建的泰宁、建宁两县(当时亦属闽赣省)交界地区成立过黎南县。该两县均属闽赣省所辖。
  1949年5月18日县城解放,5月28日全境解放;7月20日,成立黎川县人民政府。先后属抚州专区、抚州地区、抚州市。

  1949年10月,全县设5个区,即一区(区治设城关)、二区(区治设茶亭)、三区(区治设熊村)、四区(区治设中田)、五区(区治设宏村)。区以下设村。1950年增设六区(区治设东山)。1952年增设城关区和七区(区治设龙安)。一区区治设窑下。区以下设乡、街、全县共93个乡、5个街。1953年改城关区为城关镇。1954年各区名称改用驻地名。1956年以后,曾一度撤销区建制,先后几次将原小乡合并、调整38个、27个、35个大乡。此期间成立了华山垦殖场。
  1958年乡改为人民公社,全县共13个公社,(后改为7个),下辖101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建制,设乡(镇)、村和村民小组。1985年3月15日,撤销宏村乡,设置宏村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1993年1月3日,撤销洵口乡、熊村乡,设立洵口镇(赣民字[1993]1号批复)。
  1997年,全县面积1729平方千米,人口21.8万。辖4个镇、13个乡:日峰镇、洵口镇、熊村镇、宏村镇、厚村乡、荷源乡、湖坊乡、中田乡、裘坊乡、潭溪乡、栗塘乡、坊坪乡、龙安乡、东堡乡、社苹乡、西城乡、樟溪乡。县政府驻日峰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17914人,其中:日峰镇43802人、宏村镇14176人、洵口镇11477人、熊村镇9668人、潭溪乡17718人、栗塘乡10586人、裘坊乡8230人、荷源乡9573人、厚村乡9836人、坊坪乡5936人、湖坊乡8843人、龙安乡10219人、东堡乡3536人、中田乡12303人、樟溪乡7051人、西城乡9700人、社苹乡8621人、德胜关垦殖场16639人。
  2001年3月2日,撤销龙安乡,设立龙安镇;德胜关垦殖场改制,设立德胜镇(赣民字[2001]94号批复)。2001年11月8日,撤销栗塘乡、裘坊乡,划归日峰镇;撤销东堡乡,划归龙安镇;撤销坊坪乡,划归熊村镇(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
  2002年底,黎川县总面积1729平方千米,人口2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万人。辖6个镇、8个乡,15个居委会、11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日峰镇。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3.7万人,辖6镇8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