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据吴,析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以县建富水西而得名,属扬州豫章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原治“城郭未竣,人口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元康元年(291年),丰城县属江州。县名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梁大同二年(536年),以县大难治,因割县之东境,分立广丰、新安二县,别隶抚州总管府巴山郡。隋初,废新安入广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罢豫章、巴山、豫宁三郡,改置洪州;并丰城入广丰县,初隶抚州,后属洪州。荣塘县治遂废。仁寿二年(602年),避炀帝杨广讳,复名丰城。大业十二年(606年),林士宏(弘)陷豫章,县治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丰城县,属洪州。并以原治(今故县)毁于战火,于永徽二年(651年),移县治于章水东岸(今老城区)。

天佑二年(905年),梁王朱全忠因其父名诚,遂改丰城为吴皋。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吴皋为丰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以丰城户满五万,升丰城为富州,属隆兴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隆兴路为洪州府,更为南昌府;改富州为丰城县,隶南昌府。清袭之。民国初,丰城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江西省;又先后属第一(1942年)、第二、第十一行政区。

1949年5月21日,丰城县解放,属南昌专区。1958年属宜春专区(1970年改为宜春地区)。1988年10月4日,民政部(民批[1988]35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丰城县,设立丰城市(县级)。12月,正式撤县设市。隶属宜春地区。2000年后由地级宜春市代管。

1950年后,丰城行政区域略有变动,先后有市又街、槎市街、松湖镇、三江口、魏坊圩、富岗圩等划出,有箭港、镇坊、中肖、钞塘等村划入。

1984年,设置洛市镇(赣府厅字[1984]250号)。1985年4月21日,设置曲江、小港、尚庄、泉港4镇;撤销河洲乡,并入剑光镇(赣府厅字[1985]236号)。1992年11月12日,撤销剑光镇,设立剑光、剑南、河洲街道办事处(赣民字[1992]196号批复)。1993年11月17日,撤销荣塘乡,设立荣塘镇(赣民字[1993]168号批复)。1994年8月10日,撤销张巷乡,设立张巷镇(赣民字[1994]129号批复)。1995年9月29日,撤销白土乡、袁渡乡、石滩乡、拖船乡、秀市乡,设立白土镇、袁渡镇、石滩镇、拖船镇、秀市镇(赣民字[1995]187号批复)。

1996年12月20日,撤销桥东乡、孙渡乡,设立桥东镇、孙渡镇;撤销圳头乡,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隍城镇(赣民字[1996]289号批复)。至此,全市辖3个街道、16个镇、15个乡:剑光街道、剑南街道、河洲街道、曲江镇、上塘镇(未批)、尚庄镇、泉港镇、秀市镇、洛市镇、小港镇、白土镇、袁渡镇、拖船镇、荣塘镇、张巷镇、石滩镇、隍城镇、孙渡镇、桥东镇、同田乡、梅林乡、湖塘乡、董家乡、段潭乡、筱塘乡、杜市乡、淘沙乡、老圩乡、荷湖乡、罗山乡、希望乡、铁路乡、石江乡、蕉坑乡。市政府驻剑光街道。

1998年8月5日,撤销淘沙乡、铁路乡,设立淘沙镇、铁路镇;撤销老圩乡,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丽村镇,镇政府驻丽村(赣民字[1998]132号批复)。1999年9月7日,撤销杜市乡、梅林乡、董家乡,设立杜市镇、梅林镇、董家镇(赣民字[1999]212号批复)。至此,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9个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