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镇

【概况】海门市辖镇。2012年末,撤销余东镇、树勋镇,合并设立新的余东镇,面积68.28平方千米,人口6.37万人,辖2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原余东镇创业路1号。古迹有明代古刹法光寺。正汤公路与星海公路交会过境。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余东镇 1居8村 320684113:~001 121启凤街居委会 ~200 220长圩村 ~201 122宛平村 ~202 220庄烈村 ~203 121余南村 ~204 122戴青山村 ~205 220木桩港村 ~206 220殷忠村 ~207 220新宇村)(树勋镇 1居9村 320684120:~001 121勋兴路居委会 ~200 220和平村 ~201 220八一村 ~202 220旭宏村 ~203 220凤凰村 ~204 220新北村 ~205 122新河村 ~206 220新富村 ~207 220启勇村 ~208 220富民村)

原【余东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城区23千米。面积30.02平方千米,人口约3.3万人。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陆地平均高程为吴凇基点4.2米。〖沿革〗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唐文明元年(684年),尉迟恭之后裔尉迟宝庆因受薛刚反唐之牵连避难于此地,围垦筑寨,取其姓名首尾二字为余庆,余庆由此得名。开元四年(716年)始建盐亭。大历中黜陟使李承实巡查此地,在此围垦筑堤设灶煮盐,余东由此又称李灶。乾符二年(875年)建余庆寨,与狼山、石港、蔡港、西寨同为通州兵防五要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余东盐业兴旺,建余庆场。元代(1271—1368年)由于江海潮起潮落,大片陆地相连出现,余庆因位于余中沙之东,更名为余东;余东场为当时两淮29个盐场之一。明洪武年间(1371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此建城。因余东城总体格局形似凤凰,故余东又名凤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余东场为两淮23个盐场之一。清末民初,由于海岸东移,盐业淡出,许多余东人撤灶务农。至解放前,余东一直作为通东地区(南通市东部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8年5月余东解放。余东解放后,原富余区人民政府改为富余区公所,1952年富余区更名为余东区,1957年改余东乡。1958年10月1日成立余东公社(设管委会),1963年2月另建余东镇人民委员会(两套班子两处办公),3年后撤镇恢复公社。1983年10月公社改乡,1986年10月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余光、殷忠、富群、启秀、建新、圩北、庄烈、余南、宝山、木桩、东海、志宇、永胜、港南、正中、旭升、宛平、余平、大圩、长圩、戴青山、龙水22个行政村和启凤街1个居委会。

原【树勋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20千米。〖沿革〗清末民初时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营船港河为界,河东为余东乡,河西为三益乡。时实行乡董事制。1927年改董事制为行政制。1929年西部属益余区管辖,东部属余东区管辖。1941年11月,通东行署成立后属富安区管辖。1944年实行新乡制,营船港河以东为六圩、乐平2乡,以西为富南、富北2乡。1947年初由大乡改为小乡。1948年3月以烈士范树方和丁洪勋的名字命名,将乐平乡改为树勋乡。1957年,东部凤北乡并入树勋乡,西部富南乡、富北乡并入富安乡。1958年3月,撤销富安乡并入树勋乡;同年10月成立树勋公社。1983年改树勋乡,辖32个村,363个村民小组。2001年3月将32个村合并为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6年,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辖新河、尧令、新北、翻身、富民、旭光、新中、五一、八一、南音、乐平、树东、六圩、小川、富强、启勇、新富、利建园、东方、和平、云龙、国范、新海、俊千、小沙、旭宏、利群、凤北、红星、红旗、凤凰31个行政村。2002年2月撤乡设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