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历史沿革

南宋乾道年间朱熹《南岳游山后记略》中有“西戍至褚洲”句。相传当时此地盛产槠树,故名。后人嫌“槠”字难写难认,遂以谐音“株”字取而代之。明崇帧《长沙府志》已作株洲,或为“朱洲”。

原为湘潭县地,属长沙郡,后属潭州;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湘潭县地;北宋为潭州湘潭县地;元为天临路湘潭州地;明为长沙府湘潭县地;清末一度设株洲厅。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湘潭县地。

1949年为长沙专区湘潭县地。1951年以湘潭县株洲镇等地析置株洲市(县级),属长沙专区。1952年株洲市属湘潭专区。1956年株洲市升为省辖市。1959年,湘潭、醴陵2县部分区域划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4月析株洲市郊区地置株洲县,县沿袭市名,驻渌口镇,属株洲市。

1997年,朱亭镇与黄龙乡合设立黄龙镇。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40号)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市区(天元区)。1998年,古岳峰撤乡建镇;鸿仙乡与漂沙井乡合并设立仙井乡。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4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株洲县总人口429723人,其中:渌口镇57794人、黄龙镇25058人、淦田镇16823人、白关镇18290人、雷打石镇32638人、三门镇32481人、古岳峰镇22838人、龙凤乡12949人、龙潭乡8040人、砖桥乡11707人、平山乡11964人、太湖乡13841人、长冲乡5529人、八斗乡5532人、洲坪乡23131人、南阳桥乡22192人、仙井乡30655人、姚家坝乡20503人、大京乡6470人、堂市乡24664人、王十万乡26624人。

2002年黄龙镇更名为朱亭镇。

2005年6月6日,株洲市政府(株政办发[2005]15号)转发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12号文件批复:一、同意长冲乡与太湖乡合并设立新的太湖乡。以原长冲乡与太湖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太湖乡的行政区域,新的太湖乡辖22个建制村,总面积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乡政府驻桐子坡(原太湖乡政府驻地)。二、同意八斗乡与淦田镇合并设立新的淦田镇。以原八斗乡和淦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淦田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淦田镇辖2个居委会、25个建制村,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镇政府驻淦田(原淦田镇政府驻地)。三、同意大京乡与白关镇合并设立新的白关镇。以原大京乡和白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白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白关镇辖1个居委会、17个建制村,总面积7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镇政府驻白关铺(原白关镇政府驻地)。四、同意将朱亭镇政府驻地由福祖桥迁移至场坪。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1个乡。

2010年,将株洲县的白关镇和姚家坝乡划归株洲市芦凇区管辖。调整后,株洲县总面积1231.2平方千米,总人口39.9万人,辖6个镇、10个乡:渌口镇、朱亭镇、雷打石镇、三门镇、古岳峰镇、淦田镇、龙凤乡、龙潭乡、砖桥乡、平山乡、洲坪乡、南阳桥乡、仙井乡、堂市乡、王十万乡、太湖乡,县政府驻渌口镇。

2011年,将株洲县的雷打石镇和三门镇划归天元区管辖(湘民行发[2011]6号)。调整后,株洲县总面积1053.6平方千米,总人口33.7万人,辖4个镇、10个乡:渌口镇、朱亭镇、古岳峰镇、淦田镇、龙凤乡、龙潭乡、砖桥乡、平山乡、洲坪乡、南阳桥乡、仙井乡、堂市乡、王十万乡、太湖乡,县政府驻地不变。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