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长沙市北区概况

  长沙市辖区。位于省境东部,市境北部,湘江下游东岸,面积14.18平方千米,人口22.7万。辖8个街道,区府驻蔡锷北路。自秦置郡县始,为历代州、郡、路、府治所在地。1933年析长沙县建长沙市,次年置城北区。湘江、浏阳河可四季通航,京广线贯穿南北,3条专用铁路纵横东西,107和319国道在此交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属丘陵岗地,西北为沿河冲积平原。年均气温17.6℃,年降水量1279.9毫米。革命纪念地有湖南自修大学、清水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制定秋收起义计划的沈家大屋。文物古迹有西汉女尸、博物馆、烈士公园、动物园、开福寺、鸳鸯井等。(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1996年左右资料)
  上大垅街道 1953年设置丝茅冲街道,1960年改清水塘公社上大垅分社,1961年改上大垅街道。位于区境东部。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5万。办事处驻砚瓦池,辖砚正街、汽电、湖南绸厂、上大垅、上新村、新二村、东风一、二村、下大垅、工人新村、公社新村、王家垅、砚瓦池、德垅14个居委会。
  民主东街街道 1952年属文星桥、民主东街2街道,1960年合并为清水塘公社红色分社。1962年改民主东街街道。位于区境东南部。面积0.5平方千米,人口2.4万。办事处驻学宫街,辖中山路、北正街、教育街、营盘街、成功街、学宫街、民主东街、富雅坪、紫东园、高升门、文星桥、石油大院12个居委会。纪念地有营盘街张云祠遗址,名胜有赐闲湖。
  北站路街道 1952年属彭家井街道,1953年设彭家井、留芳岭、文昌阁3街道,1962年合并文昌阁、彭家井2个街道设北站路街道,1964年又将留芳岭街道并入。位于区境西北部。面积0.7平方千米,人口4万。办事处驻文昌阁,辖铁佛东街、外湘春街、晴家巷、湘春中路、湖医北院、湖医南院、新湘路、北二马路、三角塘、油铺街、文昌阁、十间头、大王家巷、百善台、上麻园岭、建湘路16个居委会。
  伍家岭街道 1960年为清水塘公社伍黑路分社,1964年设浏阳河街道,1989年更名伍家岭街道。位于区境北部。东风高架桥、芙蓉北路和长捞路在此与319国道交会。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8万。办事处驻刘家冲,辖陈家湖、浏阳河路、蒋家垅一、二、三、国庆村一、二、三、建湘村一、二、三、陡岭一、二、刘家冲、九尾冲、新码头、枫林、伍家岭、友谊村19个居委会。
  清水塘街道 1952年属新村路街道,1955年改炮队坪街道,1960年改清水塘公社炮队坪分社,1968年更名清水塘街道。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1.6万。位于区境东南部。办事处驻清水塘,辖八一路、福康里、清水塘、展览馆路、建湘中路、崇兴里、迎宾路、心安里、博物馆、芙蓉路10个居委会。清水塘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望麓园街道 1951年属戥子桥,荷花池2居委会,1954年更名戥子桥、荷花池街道,1958年合并设三千米街道,1960年改清水塘公社三千米分社,1966年更名望麓园街道。位于区境东南部。面积0.8平方千米,人口2.5万。办事处驻稻谷仓,辖中山东路、水风井、局关祠、茅亭子、便河边、荷花池、菊隐园、留芳岭、姚正街、衡清里、蔡锷北路、建湘中路、三千米、体育馆路14个居委会。中山东路、蔡锷北路是历史悠久的商业街。
  黑石渡街道 1992年由上大垅街道划出湘药、日化、建搪等12个居委会设置。位于区境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4万。办事处驻德雅村,辖德雅村、浏河村、北郊、邮电、日化、湘药、丝茅冲、蚌塘、黑石渡、建搪、洪山桥、苗圃、科大一、二、三、工院16个居委会。
  新河街道 1992年由北站路街道析5个居委会和伍家岭街道析7个居委会设置。位于区境西北部。319国道经湘江二桥过境。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3.2万。办事处驻新河,辖新河、新河路、动力、北堤、北桥一、二、三角洲一、二、开福路、竹山园、三角岔、幸福桥、下麻园岭、九家湾、长化15个居委会,革命纪念地有毛泽东制定秋收起义计划的沈家大屋旧址。古迹有古刹开福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