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历史沿革

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同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准,以黑龙江省呼玛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大兴安岭特区。特区人民委员会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政企合一”,驻加格达奇,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以黑龙江省领导为主。特区下设松岭、新林、呼中、塔河4个区(县级)。1967年11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撤销。1970年2月,特区设置加格达奇区。

1970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撤销大兴安岭特区,设立大兴安岭地区,将黑河地区所属的呼玛县和呼伦贝尔盟所属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8月,设置大杨树区。至此,大兴安岭地区共辖1县、2旗、6区。1971年10月,设置阿木尔区。1973年3月,设置古莲区。1975年9月,撤销大杨树区。1977年3月,设置图强区。是时,全地区共辖1县、2旗、8区。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同年7月1日正式办理移交手续。

1980年9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加格达奇区,管辖1县、8区。198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置塔河县和漠河县,撤销塔河、阿木尔、图强、古莲4个区。是时,大兴安岭地区共辖呼玛、塔河、漠河3县和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4区。至1992年,大兴安岭地区的县区设置无变化。(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1)设立塔河县,以塔河区和呼玛县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塔河镇。(2)设立漠河县,以阿木尔、图强、古莲3区,呼玛县的漠河、兴安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西林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兴安岭地区总人口505842人。其中:加格达奇区140605人、松岭区36292人、新林区50083人、呼中区44546人、呼玛县60140人、塔河县93194人、漠河县80982人。

大兴安岭地区面积8.46万平方千米,其中位于黑龙江省内6.66万平方千米,包括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和新林区、呼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1.8万平方千米,包括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有韩家园、十八站 、阿木尔、图强等十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地委、行政公署和林业集团公司设在加格达奇。(附:本站目前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及其所辖区县的资料还不齐全,甚至有互为矛盾之处。大兴安岭地区具有特殊情况,可参阅“方域论坛 bbs.xzqh.info”相关帖子。)

一、林业部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辖10个林业局,61个林场。
  松岭林业局(驻小扬气镇) 辖5个林场,即绿水林场、古源林场、大扬气林场、壮志林场、新天林场。
  新林林业局(驻新林镇) 辖8个林场,即塔源林场、宏图林场、新林林场、大乌苏林场、碧洲林场、翠岗林场、塔尔根林场、富林林场。
  塔河林业局(驻塔河镇) 辖6个林场,即瓦拉干林场、蒙克山林场、塔林林场、绣峰林场、盘古林场、沿江林场。
  呼中林业局(驻呼中镇) 辖6个林场,即雄关林场、呼源林场、苍山林场、宏伟林场、呼中林场、碧水林场。
  阿木尔林业局(驻漠河县劲涛镇) 辖6个林场,即长山林场、依林林场、龙河林场、兴安林场、红旗林场、青松林场。
  图强林业局(驻漠河县图强镇) 辖7个林场,即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育英林场、壮林林场、潮河林场、卧龙河林场、潮满林场。
  西林吉林业局(驻西林吉镇) 辖5个林场,即河湾林场、前哨林场、河东林场、古莲林场、金沟林场。
  十八站林业局(驻塔河县十八站乡) 辖6个林场, 即十八站林场、查班河林场、小根河林场、白银纳林场、永庆林场、双河林场。
  韩家园林业局(驻呼玛县韩家园镇) 辖1个林场,即韩家园主伐林场。
  加格达奇林业局(驻加格达奇区) 辖10个林场,即古里林场、白桦林场、东风林场、翠峰林场、跃进林场、多布库尔林场、达金林场、大黑山林场、大子扬山林场、罕诺河林场。

二、黑龙江省所属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营林局系统辖3个县林业局,6个林场。
  呼玛县林业局(驻呼玛镇) 辖十二站林场、三卡林场、金山林场、嘎拉河林场。
  塔河县营林局(驻塔河镇) 辖二十二站林场。
  漠河县营林局(驻西林吉镇) 辖漠河林场。

?年,大兴安岭地区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 人口5.2万人。面积1.43万平方千米。辖2个镇、6个乡,8个居委会、64个村委会: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白银钠乡、鸥蒲乡、金山乡、三卡乡。
  【塔河县】 人口10万人。面积1.4万平方千米。辖3个镇、3个乡,29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
  【漠河县】 人口8.5万人。面积1.84万平方千米。辖4个镇、1个乡,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西林吉镇、兴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
  【加格达奇区】 人口15.5万人。面积0.14万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2个乡,60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卫东街道、红旗街道、曙光街道、长虹街道、东山街道、光明街道、加北乡、白桦乡。
  【松岭区】 人口3.5万人。面积1.68万平方千米。辖3个镇,8个居委会,即小扬气镇、古源镇、劲松镇。
  【新林区】 人口4.9万人。面积0.87万平方千米。辖7个镇,17个居委会: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碧洲镇、宏图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
  【呼中区】 人口5.2万人。面积0.94万平方千米。辖4个镇,11个居委会: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

(本部分沿革资料摘自地方志)先秦时期,为东胡部落联盟体属地。西汉时期,为汉廷护乌桓校尉和辽东属国都尉双重统辖。三国、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北魏时期,岭南为乌洛候地,岭北为室韦地,均隶属北魏王朝。隋唐时期,为室韦督都府属地,受平卢节度使管辖。辽代,岭南为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岭北为乌吉敌烈统军司所辖。金代,岭南归蒲与路所辖,岭北为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北部为乌古敌烈统军司所辖。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将岭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萨尔和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将岭北分封给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实行行省制,为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指挥都司管辖。今漠河县为木河卫管辖,塔河县为塔哈卫管辖,呼玛县和新林区为额克卫管辖,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和呼中区为坚河卫管辖。

1645年(清顺治二年),为盛京驻防内大臣(1646年改称昂邦章京)管辖。1653年(清顺治十年),由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1662年(康熙元年),由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所辖的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管辖。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由镇守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的瑗珲副都统管辖。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人由布特哈总管衙门管理(副都统级)。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岭南由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1731年(雍正九年),布特哈总管总理大兴安岭各族八旗事务,隶属黑龙江将军。1734年(雍正十二年),岭南划归呼伦城总管统辖。岭东南由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1743年(乾隆八年),岭西改由黑龙江将军所辖的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

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人按住地分为五路编为佐。阿力河流域为阿力路佐领管辖,呼玛河流域为呼玛尔路佐领管辖,多布库尔河流域为多布库尔路佐领管辖。1882年(光绪八年),由黑龙江将军兴安城总管管理鄂伦春五路。1883年(光绪九年),兴安城总管撤裁。鄂伦春阿力路、多布库尔路由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呼玛尔路由瑗珲副都统(亦称黑龙江副都统)管辖。1884年(光绪十年),布特哈衙门改制为布特哈副都统,总领鄂伦春五路和索伦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撤裁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布特哈总管衙门。今大兴安岭地区为西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岭南为黑龙江行省(简称黑龙江省)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管辖,岭北为瑗珲兵备道瑗珲直隶厅管辖。1909年(宣统元年),今漠河县为珠尔干河总卡伦和漠河总卡伦管辖,今塔河县、呼玛县为呼玛尔总卡伦管辖。

1912年(民国元年) 6月25日,岭北隶属民国政府黑龙江瑗珲兵备道(同年8月26日改为黑河道)瑗珲直隶厅。同年7月1日,呼玛尔总卡伦改制为呼玛设治局。岭南属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分子的“伪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14年(民国三年),岭南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布西总管公署。同年1月11日,岭北呼玛设治局改制为呼玛县,漠河总卡伦改为漠河设治局,隶属黑河道。1915年(民国四年),岭南改制为布西设治局管辖,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1917年(民国六年),岭北漠河设治局改制为漠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道。1920年(民国九年),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善后督办。

1925年(民国十四年),呼伦贝尔善后督办改制为呼伦贝尔道,辖岭南地区。1929年(民国十八年),岭北呼玛县辟设欧浦县。呼玛县、漠河县、欧浦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政筹备处。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岭南为伪兴安分东省管辖,岭北三县为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岭南为新合并的伪兴安东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岭北三县为伪黑河省管辖。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岭南由新合并的兴安总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

1945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将原伪北安和伪黑河两省合并,设立黑龙江省。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管辖,岭南由呼伦贝尔自治省(1946年3月,改为呼伦贝尔临时地方政府)巴彦旗管辖。1946年3月,岭南由纳文慕仁盟巴彦旗管辖。8月12日,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7年2月, 岭北三县隶属黑嫩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漠河县、欧浦县合并于呼玛县。9月呼玛隶于属于新黑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兴安岭省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纳文慕仁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岭南属纳文慕仁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巴彦旗合并)管辖。1949年4月11日,岭南隶属于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9月,岭北呼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新改称的黑河专员公署。1951年10月31日,岭南由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鄂伦春族自治旗领导。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东北坡。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行政区一部分,黑龙江省黑河专区呼玛县全部和嫩江县行政区一部分,划归会战区。初步规划在会战区内建设大杨树、松岭、呼中、新林、塔河、阿木尔、古莲、十八站、库伦斯、南瓮河、霍龙门11个林业公司。同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大兴安岭会战区成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省辖市级),受会战指挥部和行政区所在省(自治区)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政府领导。各林业公司设区政府,林场设乡(镇)政府。1965年1月, 林业部在大兴安岭会战区设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1966年4月20日, 黑河专区呼玛县“嫩漠公路”以北和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划入大兴安岭特区的行政区。1967年11月26日,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领导。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全建制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原属牙克石林管局管理的阿里河林业局、甘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领导。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1979年5月30日,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原属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仍由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但原属地权不变。阿里河、甘河、吉文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牙克石林管局管辖。 同年6月,大兴安岭林管局为林业部直接领导的企业。

1980年9月4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行政公署,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81年5月14日, 古莲区改设漠河县,塔河区设塔河县。1982年3月6日,大兴安岭林管局企业管理体制(计划、财务)单独运作,仍直属林业部,与行政公署合署办公。1986年1月29日, 国务院批准行署、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为县级区建制。1991年,国务院确定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家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成立。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