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庄镇

大新庄镇位于丰南区东部,毗邻滦南、唐海两县,距区政府24.5千米。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5.72万人(2009年)。辖6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新庄村。唐港高速、沿海高速、唐(唐)海省道公路过境。

【沿革】1953年5月属五区大新庄乡、薄港乡、安子乡、枣园乡、辉坨乡、大佟庄乡、佟庄子乡、爽坨乡,六区爽坨乡、北田庄乡、郭家岭坨乡。1958年设立大新庄公社,1961年分设大佟庄公社、爽坨公社。1984年改大新庄乡(1986年改大新庄镇)、大佟庄乡、爽坨乡。1992年11月,撤销大佟庄乡、爽坨乡,并入大新庄镇。1997年,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大新庄一村、大新庄二村、大新庄三村、沟子岭坨、李岭坨、高庄、郭家岭坨、王家岭坨、杜林、瓦子庄、爽坨一村、爽坨二村、爽坨三村、爽坨四村、爽小庄、小卢庄、西崔坨、东岭坨、双港、黑坨、六各庄、菜园、大河各庄、孙沙坨、柳林一村、柳村二村、柳林三村、薄庄、小河各庄、枣园、西八户、东八户、薄港、李公道庄、渠坨、小岭子、大岭子、大赵庄、南董庄、沙沟庄、小双坨、薄庄子、东李庄、阎魏庄、大裴庄、四间房、安子、养马坨、小裴庄、寺坨、河沿庄、大佟庄一村、大佟庄二村、大佟庄三村、博乐坨、芝麻坨、孟庄子、西滩沟、东滩沟、佟庄子、水西村、黄米廒62个行政村。

【代码】130207106:~201大新庄三村 ~202大新庄一村 ~203大新庄二村 ~204大赵庄村 ~205薄庄村 ~206小河各庄村 ~207柳林一村 ~208柳林二村 ~209柳林三村 ~210孙沙坨村 ~211薄港村 ~212李公道村 ~213小岭子村 ~214大岭子村 ~215沙沟庄村 ~216安子村 ~217薄庄子村 ~218东李庄村 ~219四间房村 ~220大河各庄村 ~221南董庄村 ~222渠坨村 ~223枣园村 ~224东八户村 ~225西八户村 ~226爽坨一村 ~227爽坨二村 ~228爽坨三村 ~229爽坨四村 ~230爽小庄村 ~231瓦子庄村 ~232东崔坨村 ~233西崔坨村 ~234小卢庄村 ~235菜园村 ~236六各庄村 ~237黑坨村 ~238双港村 ~239王岭坨村 ~240李岭坨村 ~241郭岭坨村 ~242沟岭坨村 ~243高庄子村 ~244杜林村 ~245大佟庄一村 ~246大佟庄二村 ~247大佟庄三村 ~248博乐坨村 ~249寺坨村 ~250大裴庄村 ~251小裴庄村 ~252小双坨村 ~253闫魏庄村 ~254养马坨村 ~255河沿庄村 ~256芝麻坨村 ~257东滩沟村 ~258西滩沟村 ~259孟庄子村 ~260佟庄子村 ~261黄米廒村 ~262水西村

【大新庄一村】3.44k㎡、1847人(统计时间不详,下同)。【大新庄二村】3.44k㎡、1332人。【大新庄三村】2.32k㎡、1967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来此定居,得名大新庄。1961年分为3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1953年5月属五区大新庄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84年属大新庄乡,1986年属大新庄镇。

【小河各庄】1.4k㎡、818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来此定居,因村南有条小河(旧沙河),故以地形特征得名小河各庄。沿革同上。

【大赵庄】0.86k㎡、497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赵氏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大赵庄。沿革同上。

【薄庄子】0.75k㎡、397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移民薄氏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薄家庄,后称薄庄子。沿革同上。

【孙沙坨】3k㎡、1936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孙氏来此定居,因村址上有一大沙坨,而得名孙家沙坨,1960年更名孙沙坨。1953年5月属五区薄港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84年属大新庄乡,1986年属大新庄镇。

【薄港】1.66k㎡、1214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薄氏来此定居,因地势低洼,而得名薄家港,1960年更为薄港。沿革同上。

【柳林一村】1.3k㎡、768人。【柳林二村】1.78k㎡、708人。【柳林三村】1.4k㎡、755人。清嘉庆元年(1796)建庄。大孙庄孙氏迁此定居,因四周为旧沙河堤坝,种有柳树,故以地形特征得村名柳林庄,后称柳林。1961年分为3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沿革同上。

【李公道庄】1.55k㎡、982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李氏叫李鄂大的迁此定居,故以姓名得名李大鄂庄,后更名李鄂道庄,又更名李公道庄。沿革同上。

【薄庄】1.74k㎡、980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薄氏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薄家庄,后称薄庄子。沿革同上。

【大岭子】3.16k㎡、1505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来此定居,因村边有一大沙土岭子,故以地形特征得名大岭庄,后称大岭子。沿革同上。

【小岭子】0.67k㎡、456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来此定居,因建在小土岭上,故以地形特征得村名小岭庄,后称小岭子。沿革同上。

【沙沟庄】0.7k㎡、293人。明永乐年间建庄。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因村西有一沙沟,故以地形特征得名。沿革同上。

【大河各庄】2.9k㎡、1190人。明弘治年间建庄。大佟庄住户迁此定居,因村南、西均有河流,故以地形特征得名大河各庄。1953年5月属五区安子乡,1958年8月属大新庄公社,1984年属大新庄乡,1986年属大新庄镇。

【东李庄】1.9k㎡、791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李氏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李家庄,1948年后更名东李庄。沿革同上。

【四间房】0.76k㎡、333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因原为养丝茧的,得名丝茧房,后谐音更名四间房。沿革同上。

【安子】2.45k㎡、804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移民来此定居,为求吉祥,得名安子庄,1948年后更名安子。沿革同上。

【枣园】1.5k㎡、658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迁此定居,为纪念枣林庄得村名枣园庄,后称枣园。1953年5月属五区枣园乡,1958年8月属大新庄公社,1984年属大新庄乡,1986年属大新庄镇。

【渠坨】1.5k㎡、672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因村东有坨地,村南有条渠,故得名。沿革同上。

【东八户】2k㎡、909人。【西八户】2.9k㎡、1134人。清顺治元年(1644)建庄。有沈阳8户移民迁此定居,得名八户庄;后分为东八户、西八户。沿革同上。

【南董庄】2.1k㎡、953人。明崇祯二年(1629)建庄。董各庄董氏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董家庄,1949年为区别北董庄,后称南董庄。1953年5月属五区辉坨乡,1958年8月属大新庄公社,1984年属大新庄乡,1986年属大新庄镇。

【大佟庄一村】2.2k㎡、1200人。【大佟庄二村】2.67k㎡、1622人。【大佟庄三村】1.9k㎡、1226人。明永乐初年建庄。山东枣林庄佟氏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大佟家庄,后称大佟庄。1961年分为三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1953年5月属五区大佟庄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大佟庄公社,1984年属大佟庄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小双坨】1.44k㎡、845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王氏迁此定居,因村南北各有一土坨,得名双龙坨,后更名双坨庄。为区别爽坨,后称小双坨。沿革同上。

【大裴庄】2.05k㎡、950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裴氏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裴家庄,后因与小裴庄对称,更名大裴庄。沿革同上。

【小裴庄】0.68k㎡、473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小裴庄系由裴家庄分出,因与大裴庄对称,得名小裴庄。沿革同上。

【寺坨】2.33k㎡、1132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尹、孟二姓迁此定居,因村西有一沙坨子,坨上有一尼姑庙,得村名寺坨。沿革同上。

【博乐坨】2.97k㎡、1174人。明洪武年间(1368)建庄。此地原名部落坨,张、杜两姓迁此定居更名博东坨。沿革同上。

【芝麻坨】0.84k㎡、760人。清嘉庆元年(1796)建庄。佟氏置买孟家坨做坟地,得名置买坨,后称芝麻坨。沿革同上。

【孟庄子】1.96k㎡、1190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孟氏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取名孟庄子。沿革同上。

【东滩沟】2.5k㎡、1462人。【西滩沟】3k㎡、1157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马氏迁此定居,因地处盐滩,村中有一大沟,因村居沟东、沟西,分别称东滩沟、西滩沟。沿革同上。

【养马坨】1.23k㎡、881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移民迁此定居,村庄建在坨地上,村址原是大地主绰号六董牙的养马场,得村名羊马坨,后称养马坨。1953年5月属五区安子乡,1958年8月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大佟庄公社,1984年属大佟庄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闫魏庄】2.68k㎡、1498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魏氏迁此定居,得村名魏家庄;后又迁来闫姓住前街,得村名闫庄子;1949年两村合并为闫魏庄。沿革同上。

【河沿庄】1.5k㎡、1076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枣林庄孙氏迁此定居,因村庄紧靠戟门河,故得村名河沿庄。沿革同上。

【水西村】6.4k㎡、384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由小双坨迁来此地三户以熬盐为生,称盐灶户;后属黄米廒村管辖,称黄米廒西排;1942年因黄米廒村西有一水塘,该村位于水塘高地之上,故改名为水西村。1953年属五区佟庄子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大佟庄公社,1984年属大佟庄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佟庄子】1.5k㎡、985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大佟庄佟氏迁居此地立庄,取名小佟家庄,后称佟庄子。沿革同上。

【黄米廒】1.6k㎡、1563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传说山东枣林庄移民迁此定居,因此地产盐,盐灶户以盐换米,官商机构在此收盐放粮,称米廒镇,后改称黄米廒。沿革同上。

【爽坨一村】1.5k㎡、538人。【爽坨二村】1.3k㎡、369人。【爽坨三村】2k㎡、709人。【爽坨四村】2.8k㎡、814人。元代建庄。因村处于两块沙坨之间,得村名沙坨,后更名爽坨,寓意高地多凉爽。1961年分为4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1953年5月属六区爽坨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爽坨公社,1984年属爽坨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郭家岭坨】3.2k㎡、1467人。元代建庄。原名张宋庄,村址在今村南;后郭氏先祖来此定居,村址北移,更名郭家岭坨。沿革同上。

【李岭坨】1.9k㎡、523人。明隆庆年间建庄。李氏先祖由爽坨迁此定居,因与郭家岭坨为邻村,故以姓氏得名李岭坨。沿革同上。

【瓦子庄】2k㎡、871人。明永乐二年(1404)建庄。山东移民来此定居,以烧砖瓦为生,得名瓦子庄。沿革同上。

【爽小庄】0.3k㎡、95人。元代建庄。传说原名阎王庄,村西有个鬼王庄。因村名不吉利,民户相继外迁,至清代鬼王庄无人居住,只剩下阎王庄,后更名爽小庄。沿革同上。

【小卢庄】0.4k㎡、138人。元代建庄。卢氏先祖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取村名。沿革同上。

【双港】3k㎡、1268人。元代建庄。因村北有一条北港,村南有一条南港,得名双港庄,后称双港。沿革同上。

【六各庄】0.6k㎡、283人。清顺治年间建庄。传说有大新庄移民六户来此定居,得名六家庄,后称六各庄。沿革同上。

【黑坨】2.4k㎡、869人。元代建庄。传说村址原为一沙坨,因从未缴纳过田赋,属于黑地,得村名黑坨。沿革同上。

【菜园】0.7k㎡、247人。明崇祯年间建庄。枣园移民迁此定居,原村名为枣园北街,清初更名菜园。沿革同上。

【东崔坨】3.1k㎡、1103人。【西崔坨】2.8k㎡、1039人。元代建庄。村西为古战场,曾挖掘出盔甲,得名盔甲坨;后称崔家坨,1948年后更名崔坨,1961年划分为2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沿革同上。

【高庄】0.8k㎡、279人。清顺治年间建庄。高氏先祖由宋家营迁来此地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小高庄,后称高庄。1953年5月属六区北田庄乡,1958年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爽坨公社,1984年属爽坨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沟子岭坨】2.6k㎡、841人。元代建庄,原名家岭坨;明永乐二年(1404),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因村址位于河沟(老岳家河)以北,得名沟子岭坨。1953年5月属六区郭家岭坨乡,1958年8月属大新庄公社,1961年属爽坨公社,1984年属爽坨乡,1992年11月属大新庄镇。

【杜林】2.7k㎡、836人。明永乐年间建庄。因村北有一沙坨,杜树丛生,故以地形特征和杜树得名杜林庄,后称杜林。沿革同上。

【王家岭坨】1k㎡、458人。明永乐年间建庄。相传,王氏先祖迁此定居,与郭家岭坨为邻,故以姓氏得名王家岭坨。沿革同上。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