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历史沿革

1943年,中共湖北省委为适应抗日战争战略任务的需要,将与沔阳毗邻的天门、潜江、监利、汉川、汉阳等县交叉组建天(门)潜(江)沔(阳)、监(利)沔(阳)、汉(阳)沔(阳)、(汉)川沔(阳)四个跨县的县级政区。此建制延续到解放战争初期。1947年12月,恢复重建天(门)潜(江)沔(阳)、监(利)沔(阳)、(汉)川汉(阳)沔(阳)三个跨县政区。1948年11月川汉沔县分为(汉)川汉(阳)县与沔(阳)东县。1949年5月底,天潜沔、监沔、沔东三个跨县的县级政区撤销,恢复沔阳县制,隶属湖北省沔阳专署;6月7日成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7月,沔阳全境解放,沔阳地区的解放战争胜利结束;是月底,撤销天潜沔、监沔、沔东三县,恢复沔阳县建制,同时在彭场正式成立中共沔阳县委。

1949年7月,沔阳县设仙桃、彭场两镇和夏家埠头、彭家场、沙湖、杨林尾、协心河、峰口、张沟、潘场、沔城、谢场、毛嘴12个区。8月,改地名为序数区,全县辖一区(夏家埠头)、二区(彭家场)、三区(下查埠)、四区(沙湖)、五区(杨林尾)、六区(峰口)、七区(张沟)、八区(通海口)、九区(谢场)、十区(毛嘴)以及仙桃、彭场两镇。11月,建立曹家嘴区为六区,石码头为十一区,小沙口区为十二区,原六区(峰口)改为十区。同月,毛嘴区划归天门县。

1950年1月,沔阳所辖脉旺嘴划归汉川县管辖。是年毛嘴区返回沔阳县,称十三区,同时将汉江以南原属天门县的多多团(即今黄家村一、五、六组)和永林以北(即今马王村六、七、八组)划归沔阳县;汉江以北原属沔阳县的仙北8个村划归天门县。汉江成为天、沔的天然县界。1951年2月,增设十四区(三伏潭)、十五区(西流河)、十六区(汊河口)。

1951年6月,分沔境南北置洪湖县与沔阳县,沔阳将东荆河以南的六区(曹家)、十区(峰口)、十一区(石码头)、十二区(小沙口)、十六区(汊河口)划归洪湖县。沔阳设一区(胡场)、二区(彭场)、三区(长埫口)、四区(沙湖)、五区(杨林尾)、六区(何场)、七区(张沟)、八区(通海口)、九区(剅河)、十区(沔城)、十三区(毛嘴)、十四区(三伏潭)、十五区(西流河)和仙桃、彭场两镇。全县设170个乡、180个村(未经“土改”建乡的地区称村)。

1952年12月,增设十一区(下查埠),改十五区(西流河)为十二区。1953年5月,撤销十一区(下查埠),原十四区(三伏潭)改为十一区。1955年10月,撤销十区(沔城),改十三区为十区。1956年1月,改序数为地名区,全县辖12区、2个镇;2月,撤销在伏潭区;4月,撤销何场区;5月,撤销区级建制,设胡场、长埫口、杨林尾、通海口、西流河、王市口、沙湖、张沟、剅河、毛嘴10个农村生产指导组、7个镇、64个乡。

1957年12月,恢复区级建制、撤销生产指挥组,建立胡场、王市口、长埫口、杨林尾、沙湖、通海口、张家沟、毛嘴、西流河9个区和仙桃、彭场两个镇。1957年至1965年,沔阳县先后将长河、吴豆、大岭、黄家口划归洪湖。至此,县境始定。

1958年2月,撤销张沟区。10月,改区为公社建制,全县设立八一、汉江、长埫口、沙湖、杨林尾(东风)、彭场(红十月)、张沟、通海口、西流河、毛嘴10个公社和仙桃镇。彭场镇并入彭场公社。下辖66个管理区、676个中队和4159个小队。1959年,恢复彭场镇为县辖镇。

1960年7月,彭场镇并入彭场公社。10月,仙桃镇改称仙桃公社。全县有11个区级公社。1961年5月,恢复区、镇建制,全县辖仙桃、彭场两镇和胡场、彭场、长埫口、沙湖、杨林尾、张沟、通海口、剅河、毛嘴、汉江、西流河11个区(其中剅河区恢复较迟,时间为1962年7月),将原来66年管理区改为66个小公社,改676个中队为736个生产大队,下辖4450个生产队。

1975年1月,撤区并社,将全县66个区(镇)辖公社和彭场并为郑场、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场、姚嘴、通海口、张沟、郭河、袁市、汉江、长埫口、八潭、公明、西流河、茭排、彭场、杨林尾、联合、沙湖20个公社,保留仙桃镇。4月,长埫口公社更名为红潭公社,姚嘴公社更名为陈场公社,菱排公社更名为下查埠公社。11月,公明公社并入红潭公社。

1977年1月,沙湖公社在通顺河以南的7个大队与沙原种场合并,建立保丰公社。1978年4月,撤销保丰公社。10月,联合公社并入杨林尾公社,袁市公社并入汉江公社,下查埠公社并入西流河公社,八潭、红潭公社并入长埫口公社,恢复彭场为县辖镇。1980年12月,汉江公社更名为黄荆公社。

1984年2月,恢复区乡建制,全县辖郑场区、三伏潭区、剅河区、胡场区、黄荆区、长埫口区(镇)、郭河区(镇)。区下设70个乡、8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原大队改为649个村委会,原生产队改为4780个村民小组,另有县辖场、站11个。11月沔城镇升格为县辖镇。

1985年11月,建立三伏潭镇、陈场镇、新里仁口镇、彭场区(镇)。1986年,仙桃市辖郑场区、剅河区、胡场区、长埫口区、毛嘴镇,通海口镇、沔城镇、张沟镇、新里仁口镇、沙湖镇、何场镇、袁市镇、下查埠镇、三伏潭区(镇)、陈场区(镇)、郭河区(镇)、杨林尾区(镇)、彭场区(镇)、西流河区(镇)、沙嘴街道办事处、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干河街道办事处。

1987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沔城镇改为沔城回族自治镇,为全省第一个回族自治镇。9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市辖谢场、麻港、大福、杜窑、复兴、敦厚6个乡,郑场、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场、袁市、长埫口、下查埠、西流河、彭场、何场、沙湖、新里仁口、张沟、杨林尾、郭河、沔城、通海口、陈场、姚嘴20个镇,干河、龙华山、沙嘴3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袁市镇改为袁市街道办事处。全市辖4街道19镇(其中回族镇1个)6乡: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袁市街道、剅河镇、郑场镇、毛嘴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下查埠镇、彭场镇、何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新里仁口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姚嘴镇、谢场乡、麻港乡、大福乡、郭厚乡、杜窑乡、复兴乡。

1998年4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大福乡改为大福镇;7月,省政府批准复兴乡改为复兴镇。2000年,仙桃市辖4个街道、23个镇、2个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