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历史沿革

巴东县因古在巴东郡东部而得名。商以前属廪君国地,西周至春秋中期属夔子国地。三国初为蜀国巴东郡地,晋为荆州建平郡巫县地。南北朝宋置归乡县。梁改为信陵郡,北周改为乐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巴东县。唐属山南东道归州。宋改为巴东郡。元属归州,同时在义门村一带地方另设新化县。明末清初,野三关以南属容美土司地,县属宜昌府。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49年全县设5区1镇18乡。1953年改为10个区、1个区级镇,225个乡、10个乡级镇(街)。1956年改为9个区、1个区级镇,128个乡。1958年,将9个区改为9个公社,下设129个管理区。1961年全县辖8个区、1个区级镇,125个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31个公社、1个镇。1983年撤社设区,全县有8个区、1个镇(区级)。1985年12月29日,湖北省政府决定将巴东县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个乡正式移交神农架林区。1988年撤区并乡,全县设9镇17乡。1996年,东壤口乡(一说1993年)、大支坪乡(一说1995年)撤乡设镇。

1996年初,巴东县面积3219平方千米,人口约48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约占37%。辖11个镇、15个乡:信陵镇、东壤口镇、平阳坝镇、沿渡河镇、官渡口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杨柳池镇、溪丘湾乡、堆子场乡、罗溪坝乡、火峰乡、楠木园乡、安居乡、税家乡、枣子坪乡、马眠塘乡、鼓楼乡、白沙坪乡、长岭乡、泗淌乡、金果坪乡、泗井水乡。县政府驻信陵镇。

1996年下半年,撤销火峰乡、楠木园乡,并入官渡口镇;撤销安居乡,并入茶店子镇;撤销堆子场乡,并入沿渡河镇;撤销枣子坪乡,并入绿葱坡镇;撤销马眠塘乡,并入野三关镇;撤销长岭乡、泗淌乡,设立水布垭镇;撤销白沙坪乡,并入清太坪镇;撤销泗井水乡,并入金果坪乡。调整后,全县辖12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巴东县总人口485338人,其中:信陵镇49108人,野三关镇52993人,平阳坝镇20473人,沿渡河镇38581人,官渡口镇55316人,茶店子镇26290人,绿葱坡镇25466人,清太坪镇39731人,杨柳池镇14098人,东壤口镇25242人,大支坪镇22012人,水布垭镇32501人,溪丘湾乡23746人,堆子场乡12917人,税家乡8345人,鼓楼乡14573人,金果坪乡23946人。

2001年,撤销税家乡,并入茶店子镇;撤销罗溪坝乡,并入沿渡河镇;撤销鼓楼乡,并入野三关镇;撤销杨柳池镇,并入水布垭镇;撤销平阳坝镇,并入溪丘湾乡。调整后,全县辖信陵、东壤口、沿渡河、官渡口、茶店子、绿葱坡、大支坪、野三关、清太平、水布垭10个镇和溪丘湾、金果坪2个乡。

2004年末,巴东县总人口483408人,辖10个镇、2个乡,14个居委会、480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巴东县常住总人口420840人,其中:信陵镇60831人,东壤口镇22771人,沿渡河镇39607人,官渡口镇44157人,茶店子镇26510人,绿葱坡镇22533人,大支坪镇16901人,野三关镇61233人,水布垭镇39011人,清太坪镇31645人,溪丘湾乡36477人,金果坪乡19164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