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历史沿革

(以下根据“三峡夷陵网”等资料改编)

宋初,全县编为7乡。明代,全县改编为9里,亦称9乡,即:宣化、境上、新兴、新安、安福、仙受、东上、东西、西下。

清初,按完粮簿将全县改编为5乡38铺,后增为48铺,即:广仁乡,辖社林、深溪、大峰、小峰、三隅、楞演、樟村、高升8铺;乐义乡,辖东关、峰溪前、峰溪后、龙泉、双泉、大泉、天峰、北关、果园、袁家、雾渡11铺;崇礼乡,辖河西、桃茶、望州、石牌、三斗、。黄牛、三溪、乌石、五陇、磐石、龙门、纸坊前、纸坊后13铺;德智乡,辖南关、青草、蹇家、九溪、界岭前、界岭后、临江、西坝8铺;善信乡,辖周全、新兴、下坪、大溪、咸池、普溪、大旺(亦名大王)、院庄8铺。

同治三年(1864),划城区为12段:子字段,括县府路、星街、墨池巷;丑字段,括东岳庙街、南正街、艾家巷,寅字段,括大东门外正街、得胜街、萧家巷及周全铺;卯字段,括鼓楼街、中营街、东门正街及双堰塘附近一带;辰字段,括白衣庵街、所堂街及小北门顺城街、天后宫巷;巳字段,括学院街旧文庙坝、中书街附近一带;午字段,括大南门外正街、后街、正街至天官桥、滨南湖四周;未字段,括大北门内正街、二架牌坊及太平街附近一带;申字段,括天官牌坊、璞宝街及杨树松巷一带;酉字段,括镇川门、中水门外旧上下河街;戍字段,括西坝;亥字段,括大北门外正街、尚书巷、旧教军场附近各里巷。附郭北关、东关、南关、西坝、周全等铺裁并于城区。光绪末年,全县改设为龙泉、青草、高升、云池、河西、望州、社林、新兴、黄牛、普溪、雾渡、黄柏、城区共13乡。

民国五年(1916)设团防,就清代乡铺制改全县为13区团。民国十七年改为18区团,团下设保、甲、牌: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民国十九年并全县为5区团,14乡、25镇,139个联保,844保、8394甲。民国二十四年4月,全县设4区、6镇、27乡,即:第一区,辖中南镇、南大镇、北东镇、古城镇、姜孝乡、烟收乡、广化乡、土城乡、西峡乡、黄牛乡;第二区,辖盘青乡、峰溪乡、龙泉乡、高升前乡、高升后乡;第三区,辖新溪镇、普咸镇、社林乡、登云乡、新柏乡、罗泗乡、南院乡、果园乡、三溪乡、纸坊前乡、纸坊后乡、纸坊中乡;第四区,辖雾渡乡、秀水乡、河峰乡、大峰乡、楞演乡、黄柏乡。四区总辖794保、8243甲。民国二十九年,全县设4区,4镇、31乡、20联保。民国三十年,非沦陷区缩编为3区、27乡镇、454保、6806甲。民国三十六年,县辖28个乡(镇)、353保、478甲。

1949年3月,宜昌县政府成立,设雾渡河、邓村坪(驻地太平溪)、莲沱溪、分乡场、晓曦塔、龙泉铺场、鸦鹊岭场、土门垭场、巴芒店、三斗坪10区,依次以1~10区数字称呼,区以下设行政村和自然村。7月16日县城解放后,全县设行政村258个。1949年7月,以宜昌县城及近郊葛洲坝、黄草坝、西坝共43平方千米设宜昌市后,县区地域范围又多次变动。1951年3月,划第九区安安村、五龙村和第八区杨岔路入宜昌市。1951年11月,增设土城寺、南边、蛟龙寺为第十一、十二、十三区。1952年,划汉宜、东山两村和东山园林场入宜昌市。1952年9月,增设樟村坪为第十四区,同时将行政村改为260个乡。1953年,秭归双红乡部分地方约133公顷划归宜昌县。

1953年3月,根据湖北省政府“鄂民字第568号通知”,“区不作一级政权,一律称区公所”。1954年,划土门区鸡子山乡给宜都县。1955年2月,撤销龙泉、南边两区。1956年5月,全县并为7区,辖81乡、64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月,在樟村坪设第八区。1958年9月,划艾家乡、点军乡全部,白洋乡的火光、联丰、旭光、万年、合益、联合,伍家乡的共前、共勤、共强,小溪塔乡的七社、八社、十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入宜昌市。到1960年,宜昌市留下白洋乡的火光、周家冲、大树湾、黑虎山、华农分校基地,伍家乡的共前、共勤、伍家林牧场、洋坝菜科所、水产大队,点军乡的五龙和市城建单位共4057.2公顷,其余退回宜昌县。

1958年10月1日,撤区,建立五一、鸦鹊岭、晓曦塔、分乡、大桥边、三斗坪、太平溪、邓村、莲沱、下堡坪、樟村坪、雾渡河12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下辖68个乡级管理区和5个镇委会、611个生产大队、3594个生产队。1961年,划鸦鹊岭区的太和场共200公顷给宜都县。1961年4月26日,设雾渡河、樟坪、下堡坪、邓村、太平溪、三斗坪、莲沱、分乡、晓曦塔、鸦鹊岭、土门、桥边、土城13区,下辖76个人民公社、643个大队、4622个生产队。1968年1~9月,各区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划白洋公社的万年,沙河公社的唐家湾、石板、茶庵、望洲岗,伍家公社的共强,花艳公社的共联、共谊,点军公社的十里红、梅子溪、塘上、范家湖等大队以及莱科所、农科所入宜昌市。

1971年,划沙河乡的沙河、张家、前坪、后坪,白洋乡的旭光、联丰,花艳乡的共升、共和、共同、合益,点军乡的罗家、穆家店、郭家岭、李家河、内口河、紫阳、牛渣坪和柑桔场入宜昌市。1975年,划艾家公社的谭家河入宜昌市。1975年11月17日撤区并社,全县设雾渡河、樟村坪、下堡坪、邓村、太平溪、三斗坪、莲沱、柏木坪、晓峰、上洋、分乡、张家场、鸦鹊岭、土门、桥边、联棚、土城、罗家畈、小溪塔19个社(镇),下辖76个管理区、565个大队、4172个生产队。1979年,划小溪塔镇的桃坪大队和碑垭大队第十生产队入宜昌市。1982年,划土门公社虎牙管理区的长江、虎牙、磨盘溪、高家、翟家、高湖、马宗岭大队共755公顷给枝江县。1984年,划长岭乡、联棚乡和土门乡灵宝大队的8个生产队,车站大队的4个生产队,天台乡钟家畈大队的第八生产队,小溪塔镇碑垭大队入宜昌市。至此,宜昌县划给宜昌市计330.04平方千米。

1984年2月,政社分开,恢复区、乡建制,全县设小溪塔、三斗坪两个县辖镇和雾渡河、樟村坪、下堡坪、晓峰、分乡、邓村、太平溪、莲沱、桥边、土城、龙泉、鸦鹊岭、张家场13区,下辖6个乡级镇和樟村坪林场,64个乡,551个村委会、4139个村民小组。1985年,增艾家为县辖镇,区(镇)增为16个,下辖52个乡,6个乡级镇,一个镇属林场,550个村,4130个村民小组。

1987年撤区并乡,全县设小溪塔、樟村坪、雾渡河、分乡、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龙泉、艾家、桥边、鸦鹊岭11镇和殷家坪、下堡坪、栗子坪、邓村、晓峰、上洋、黄花、柏木坪、土城9乡,辖547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4112个村民小组。1991年,全县辖11个镇、9个乡。共有545个村委会、4088个村民小组,11个居委会、59个居民小组。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