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历史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历为郡、州、路、府和县治所。清初为夷陵州治,顺治五年(1648)改为彝陵,雍正十三(1753)年升为宜昌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32年为第九行政督察区,1936年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由宜昌县析置宜昌市,由省直辖;设宜昌专区,专署驻宜昌,辖宜昌、远安、当阳、宜都、枝江、长阳、五峰、秭归、兴山等9县。1955年撤销枝江县,并入宜都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宜昌市划归宜昌专区领导。1959年撤销宜昌专区,改设宜都工业区,行署驻宜昌市。1961年撤销宜都工业区,复设宜昌专区,专署驻宜昌市。1962年恢复枝江县(驻马家店)。

1970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地区驻宜昌市。辖宜昌市及宜昌(驻小溪塔)、远安、当阳、宜都、枝江(驻马家店)、五峰、长阳、秭归、兴山等9县。1971年神农架林区交由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神农架林区改由省直辖。1979年宜昌市改由省直辖。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4]115号:撤销五峰县、长阳县,设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8号)设立宜昌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当阳县,设立当阳市。1991年6月15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1]18号)秭归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归州镇迁至剪刀峪(即现在的茅坪镇)。

1992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72号)撤销宜昌地区,所属的宜昌县、枝江县、兴山县、远安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划归宜昌市。1992年12月12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161号)兴山县政府驻地由高阳镇迁至古夫镇。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5号)设立宜昌市猇亭区,以枝江县原猇亭镇为其行政区域,区政府驻桐岭。1996年7月3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6]51号)撤销枝江县,设立枝江市;1998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将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

1996年,宜昌市面积21338平方千米,人口约396.4万人。市政府驻西陵区。辖西陵、伍家岗、点军、虢亭4区,宜昌、秭归、远安、兴山4县,长阳、五峰2个土家族自治县,代管枝城、当阳、枝江3个县级市。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宜昌市总人口41493082人。其中:西陵区427299人,伍家岗区184000人,点军区48612人,虢亭区52827人,宜昌县625208人,远安县217389人,兴山县182691人,秭归县398043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416782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5897人,宜都市385779人,当阳市495946人,枝江市508835人。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8号):(1)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为夷陵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小溪塔镇。(2)将原宜昌县的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划归宜昌市点军区管辖。

?年,全市面积21083.58平方千米,人口415万人;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1.53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33万人。2004年末,全市总面积21204平方千米,总人口4076580人;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20个街道、62个镇、25个乡,253个居委会、1443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昌市常住总人口4059686人,其中:西陵区512074人,伍家岗区214194人,点军区103696人,猇亭区61230人,夷陵区520186人,远安县184532人,兴山县170630人,秭归县367107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88228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8923人,宜都市384598人,当阳市468293人,枝江市495995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