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区历史沿革

因区内文峰塔而得名,是以明代古城为主的老城区。1945年为安阳镇、新邺镇。建国初期,全市以"田"字形划分为4个区,第二、三区为文峰区前身。1954年8月5日,撤销三区建制,将三区所辖南门东等7个居委会划归二区管辖。1955年12月26日,撤销一、二区建制,成立中共安阳市市区委员会,机关驻地在仓巷街路南65号。1956年11月底,恢复一、二区建制,二区正式改为文峰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8日,改称灯塔公社。

1962年6月25日,恢复文峰区建制,成立中共文峰区委员会、文峰区人民政府,管辖老城区及城东市民区。1968年10月1日成立安阳市文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8月,文峰辖区又分为文峰、铁西、北关三个区,老城区及城东、城南市民区为文峰区管辖。1981年4月,撤销文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文峰区人民政府,其行政区域不变。

1996年,文峰区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约13万人。辖8个街道:甜水井街道、东关街道、南关街道、东大街街道、头二三道街街道、唐子巷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区政府驻甜水井街道辖区内。1997年11月18日,区机关整体搬迁至南环城3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文峰区常住总人口150360人,其中,东大街街道9766人、北大街街道7179人、南关街道33896人、西大街街道8189人、甜水井街道11955人、唐子巷街道3694人、东关街道47207人、头二三街道10792人、高新区17682人。

2000年末,全区辖甜水井、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东关、南关、唐子巷、头二三等8个街道,共有67个居委会。

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函〔2002〕123号)批复同意调整安阳市部分行政区域。文峰区辖南关、东关、西关、甜水井、头二三道街、东大街、西大街、唐子巷、北大街9个街道,原安阳县的高庄乡、宝莲寺镇的郭村集、西郭村、杨家井、马束庄、皇甫庄、三十里铺、黎庄、梁家庄、崇召、何官屯、任庄、南马庄、袁薛庄、孙薛庄、张薛庄、刘薛庄、张村、黎官屯、赵官屯、东风、刘王坡、马官屯、二十里铺、小营、魏家营、牛房26个村,白壁镇的郑家村、晁家村、盖津店、三府村、任家庄、西瓦亭、东瓦亭7个村,原郊区东郊乡的汪家店、大营、三官庙、石家沟、王村、郭家街、东关、南关、聂村、后张村、郭家庄11个村。区政府驻文明大道。

2005年末,文峰区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乡:甜水井街道、头二三街道、东大街街道、东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西大街街道、紫薇大道街道、中华路街道、永明路街道、光华街道、北大街街道、宝莲寺镇、高庄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文峰区常住总人口442885人,其中,东大街街道6892人,头二三街道9766人,甜水井街道10633人,东关街道36417人,南关街道52366人,西大街街道7751人,北大街街道6277人,西关街道18999人,紫薇大道街道42431人,光华路街道30371人,永明路街道12232人,中华路街道20992人,宝莲寺镇49658人,高庄乡53441人;开发区峨嵋大街街道36131人,开发区银杏大街街道22817人,开发区商颂大街街道25711人。

2013年,撤销高庄乡,设立高庄镇。2015年末,文峰区辖15个街道、2个镇(合计17个;其中,峨嵋大街、银杏大街、商颂大街3个街道由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庄镇由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共有63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合计105个)。

2016年11月,安阳市调整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文峰区代管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县与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套合,代管文峰区的高庄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