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历史沿革

西汉置汝阳县,以汝水为名。隋代改为溵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第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政府,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政府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属淮阳专区。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

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周口地区),2000年8月2日属地级周口市。

1996年?,商水县面积1319平方千米,人口107.3万人,辖10个镇、12个乡:城关镇、邓城镇、黄寨镇、巴村镇、魏集镇、白寺镇、固墙镇、练集镇、谭庄镇、胡吉镇、城关乡、舒庄乡、张明乡、郝岗乡、张庄乡、大武乡、化河乡、李埠口乡、汤庄乡、姚集乡、袁老乡、平店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商水县总人口1093686人,其中:城关镇44790人、黄寨镇58799人、练集镇51220人、魏集镇56037人、固墙镇69884人、白寺镇41361人、巴村镇44149人、谭庄镇57946人、邓城镇61082人、胡吉镇46214人、城关乡37555人、李埠口乡51486人、平店乡47231人、袁老乡42793人、化河乡43822人、姚集乡64241人、舒庄乡38114人、大武乡43191人、张明乡46861人、郝岗乡38800人、张庄乡49684人、汤庄乡51706人、农场6720人。

2005年末,商水县辖10个镇、12个乡:城关镇、谭庄镇、巴村镇、白寺镇、魏集镇、黄寨镇、邓城镇、固墙镇、练集镇、胡吉镇;城关乡、化河乡、平店乡、袁老乡、姚集乡、舒庄乡、郝岗乡、张庄乡、张明乡、汤庄乡、李埠口乡、大武乡。

2006年1月,李埠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撤销城关镇,设置老城、新城、东城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全县辖3个街道、9个镇、11个乡,1个国营农场:新城街道、东城街道、老城街道、黄寨镇、练集镇、魏集镇、固墙镇、白寺镇、巴村镇、谭庄镇、邓城镇、胡吉镇、城关乡、平店乡、袁老乡、化河乡、姚集乡、舒庄乡、大武乡、张明乡、郝岗乡、张庄乡、汤庄乡。县政府驻新城街道。

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9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周口市将川汇区太昊路街道办事处的冯庄、柴堂2建制村划归商水县城关乡管辖(10月23日周口市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川汇区和商水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