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历史沿革

解放前,中原区城区范围南部归属郑县第二区(齐礼乡),北部归属郑县第四区(五权乡)。1948年10月22日,郑州市解放。中共郑州市工委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0月27日前后成立郑州市第一、二、三区。一区为现管城回族区,二区为现二七区,三区就是中原区的前身。市委派设中共三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区民主政府,辖15个街公所。

1949年12月撤销三区工委、民主政府,区街政权由区公安分局及其派出所代替。1951年9月,成立中共郑州市三区委员会、区人民政府。翌年12月,组建乔家门、小赵寨、二马路、铭功路、蜜蜂张5个街政府。1954年8月,增设岗位杜街政府。1955年2月将街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10月将三区人民政府改为建设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1956年分别增设建设路、三官庙街道办事处。

1958年8月,城市人民公社化,建设区改称建设区人民公社,下辖街道办事处改名为人民公社。1960年5月,改为中原人民公社,下辖7个分社。1961年8月,城市恢复区、街建置,中原人民公社改为中原区人民委员会,时辖建设路、三官庙等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农业公社。1962年5月增设秦岭路街道办事处。1968年2月,成立中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成立中原区人民政府。1985年11月,增设汝河路街道办事处。1987年3月,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郊区、金海区,将须水、光赵、石佛、大岗刘乡划归中原区管辖。调整后,中原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

1996年,中原区面积19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5.9平方千米),人口43.8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4个乡:建设路街道、汝河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绿东村街道、秦岭路街道、林山寨街道、三官庙街道、桐柏路街道、须水镇、大岗刘乡、石佛乡、中原乡、沟赵乡。区政府驻桐柏路。

2000年,中原区辖8个街道、2个镇、3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原区总人口578400人,其中:林山寨街道79095人、建设路街道31242人、棉纺路街道37768人、秦岭路街道27033人、桐柏路街道68813人、三官庙街道47628人、绿东村街道55469人、汝河路街道58009人、须水镇67460人、石佛镇44250人、沟赵乡41616人、大岗刘乡18206人、中原乡1811人。

2003年9月,将石佛镇、沟赵乡交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代管。郑州高新区面积由18.6平方千米扩展到67.7平方千米。

2004年,中原区辖8个街道、1个镇、2个乡。2005年中原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岗刘乡,设立航海西路街道。调整后,中原区辖10个街道、2个镇、1个乡:汝河路街道、棉纺路街道、绿东村街道、秦岭路街道、建设路街道、林山寨、三官庙街道街道、桐柏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新增);须水镇、石佛镇;沟赵乡。

2009年11月27日,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09]43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在原须水镇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