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史沿革

  今南宁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朝汉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年—前111年)为南越国地,元鼎六年(前111年)属郁林郡领方县地。三国时,属吴国辖地,归广州郁林郡临浦县地,一直延续到西晋。东晋太兴元年(318年),从郁林郡析出晋兴郡,隶属广州,治所在晋兴县(今南宁),晋兴县成为南宁的第一个地名,一直沿用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共280年,这是南宁成为桂西南地区行政中心的开始。
  隋开皇十八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治所在宣化城(今南宁)。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化县地设南晋州,领宣化一县。武德五年(622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武缘、朗宁、晋兴、横山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南晋州改称邕州,为邕州都督府,这是南宁简称“邕”之始。“邕”字来自唐《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的记述。天宝元年(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邕州,撤销朗宁郡建制,由州领县。咸通三年(862年),邕州属岭南西道,治所在宣化县,至此今南宁相当于今省级政权建置开始。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辖宣化县、武缘县,置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峒镇抚。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思州黄胜许、岑世兴起兵抗元,给元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至治二年(1322年),英宗派特使招谕,逼使黄胜许、岑世兴归顺。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黄、岑遣子弟朝贡,归顺元朝。为庆南疆绥服,元朝统治者于同年9月将邕州路改称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隶属湖广行中书省。宣化县隶属南宁路,南宁得名始于此。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广行中书省分置广西行书省,南宁隶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宁路,置南宁府,宣化县隶属南宁府,治所在今南宁城。清朝承袭明朝建置,清朝初叶,实行省、府(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划制。南宁府隶属广西省,为府治所,宣化县隶属南宁府。府、县治所均在今南宁城。
  民国元年(1921年)7月,废宣化县并南宁府。同年10月,广西军政府从桂林迁来南宁,南宁成为广西省会。1913年6月,废府留县,南宁府改为南宁县,治所南宁。1914年6月,为避云南省的南宁县同名而改名邕宁县,为邕宁县得名之始。同年置南宁道,领邕宁、永淳、横县、宾阳、上林、武鸣、隆山、那马、都安、果德、隆安、扶南、绿渌、上思14个县。1926年废道,由省直接领县。1929年7月设南宁市政府,与邕宁县合署办公,同年11月,撤市建制,1930年置南宁民团区,1934年置南宁行政监督区,1935年置第九区,均领邕宁、宾阳、横县、永淳、扶南、绿渌、同正、隆安、上思9个县。1936年,广西省会从南宁迁回桂林。1940年置南宁行政监督区(又叫第九区),1942年4月,将第八区(武鸣)、第九区合并称第四行政区,治所南宁。领邕宁、永淳、横县、宾阳、上林、武鸣、隆山、都安、那马、平治、果德、隆安、同正、扶南、绥渌、上思16个县。1949年10月,广西省会从桂林搬来南宁。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1950年1月南宁建市,同月22日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同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确定南宁市为省会。至1958年3月南宁广西省政府驻地(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至今,南宁一直为自治区首府)。1952年12月南宁为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驻地。自治州领百色、宜山两个专区,并领邕宁等15个直属县。1958年9月,南宁市与南宁专署统一领导。1960年10月,地、市合并,1967年1月,南宁市与南宁专署分开。1968年成立南宁市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南宁市领朝阳(今兴宁)、新城、永新、衡阳(今城北)、江南5个城区及1个郊区。1980年6月恢复南宁市人民政府。1984年4月,南宁市正式接管邕宁、武鸣两县,南宁市领5个城区1个郊区2个县共8个行政单位。2001年12月,撤销郊区,南宁市市辖行政区由原来的6个减到5个,市辖行政单位由8个减到7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