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历史沿革

  置县以前,属南海、新会两县。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由雇农黄萧养领导的农民暴动,很快遭到镇压。为了强化统治,景泰三年(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设置顺德县,以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 建县以后,明、清均属广州府,辛亥革命后隶属粤海道,1920年道废,顺德先后隶属国民党政权广东省政府和中区绥靖委员公署、第一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
  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10月30日,成立容良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50年3月20日,撤销容良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顺德县人民政府。1955年5月27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易名顺德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15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1959年6月10日,番顺县分开番禺、顺德两个机构办公,10月正式恢复两县原有建制。1980年9月4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
  1992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顺德县,设立顺德市。2002年11月4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179号):顺德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县前路16号迁至德民路3号。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以原县级顺德市的行政区域为顺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德民路。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

  顺德建县后,建制为都、堡、图、村四级。全县分东涌、马宁、景安、西淋四都,分统38堡,303村。其后,鼎安(?景安?)并入西淋都。其中,东涌都管辖大良、伦教、黄连、容奇(4图2村)、桂洲等12个堡(5图3村)。
  清光绪十年(1884年),朝廷下令各县复办团防,顺德设十团。翌年中法战争结束,撤团防,而建制相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县共分十区,217村。民国初年,沿袭清未建制。1946年起实行撤乡并区。
  1950年,全县行政区划设10个区、2个区级镇,区以下设57个乡、5个乡级镇,7个居民区、269村。1952年6月,四区石肯乡划给南海县管辖。1958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农村划分15个大乡,辖290个农业社。原2个区级镇及5个乡级镇不变。
  1961年5月,全县1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0个区,辖37个公社,393个生产大队。凤城、容奇城镇人民公社恢复为区级镇。1963年1月,撤销区级建成制,全县37个公社归并为10个农村公社和1个水上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全县设10个区、2个区级镇,14个乡级镇、220个乡。1986年12月,全县开始撤销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改设经济联合社和经济合作社。
  1987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分设12个镇。1993年,大良、德胜、伦教、勒流4镇改设街道。2000年2月2日,撤销容奇镇、桂洲镇,成立容桂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顺德市总人口1694152人,其中(4个街道、7个镇):大良街道216177人、德胜街道43087人、伦教街道131515人、勒流街道166186人、容桂镇307226人、陈村镇113489人、北窖镇166340人、乐从镇172247人、龙江镇144608人、杏坛镇125150人、均安镇108127人。
  2000年12月22日,大良镇和德胜区合并,设置大良区(街道)办事处;2003年1月,改称大良街道办事处。2002年2月,撤销容桂镇,成立容桂区;2003年1月8日,容桂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02年,顺德区辖4个街道(大良勒流伦教 容桂)、6个镇(陈村均安杏坛龙江乐从北滘)。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