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历史沿革

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马尾地名由此而来。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号东冶港,清光绪末年称马江尾,民国二年(1913年)设马江镇。1950年隶属闽侯县二区和三区,1951年更名为马尾镇。1956年,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区。1958年改制为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隶属郊区行政办事处。同年3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复置马尾区,隶属市人民委员会。1962年1月,恢复郊区行政办事处,马尾区隶属之。

1969年马尾区改制为马尾公社。1970年2月,马尾公社与亭江公社、渔业公社合组为马江公社,直隶市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马江公社改制为马江区,下辖马尾、亭江、渔业3个公社。1972年1月,渔业公社划归市商业局水产站领导。1975年4月,亭江公社划归郊区管辖。1978年2月,撤销马江区并入郊区,复设马尾镇,连同马尾公社隶属郊区。1982年8月,恢复马尾区,析郊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成立马尾区,为市辖区之一;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街道。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区内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8月两区合一连署。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马尾区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区政府驻地不变。

1995年12月15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马尾区调整镇、街行政区划的批复》(榕政综[1995]234号):一、同意将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  二、同意调整马尾镇和罗星街道的辖区范围,实行镇、街管村、居体制。 罗星街道辖:马限、沿山、君岐、培英、闽渔、济安、建星、福星8个居委会和罗星、罗建、上岐、君竹、青洲、双峰6个行政村,总面积31.92平方千米,共6574户、21186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辖区管理:西以闽江北岸马限山、港口路天桥为界;向北沿山地与马尾镇辖属船政居委会及新马村、朏头村、下德村、原彭珠村山权为界;东北与亭江镇界线、东南与长乐市隔闽江的界线保持不变。 马尾镇辖:船政、进步里、前街、后街、江山5个居委会和新马、朏头、中洲、六江、下德、上德、快安、儒江8个行政村,总面积36.68平方千米,共6899户,人口26500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辖区范围:东与罗星街道马限山及上岐村、君竹村、双峰村山地权属为界;南与仓山区隔闽江为界;西与晋安区为界;北与亭江镇、连江县山地界线保持不变。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亭江、琅岐2个镇,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全区面积274.7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人,辖1个街道3镇。区政府驻君竹路。

1997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马尾镇划出青洲、君竹、上岐、双峰4个村委会归罗星街道管辖,罗星街道划出前街、后街、江山、进步里、船政5个居委会和新马、中洲、六江3个村委会归马尾镇管辖。2000年,闽侯县闽江乡的闽亭、建亭2个村划归马尾区亭江镇管辖,闽江乡的公婆、胜利、建星3个村划归马尾区琅岐镇管辖。同年6月,琅岐镇设立琅岐经济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马尾区常住总人口203527人,其中:罗星街道60446人,马尾镇32462人,亭江镇41241人,琅岐镇69378人。

2001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办事处和马尾、亭江、琅岐3个镇,设11个居委会、61个行政村。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5.53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马尾区常住总人口231929人,其中:罗星街道60117人,马尾镇63299人,亭江镇39624人,琅岐镇68889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