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历史沿革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升场为镇,改名永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以境内罗江(今罗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

历属长乐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福安专区,1962年属福州市,1963年复属闽侯专区,1970年又属福安专区(1971年改称宁德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宋时分为崇德、常熟、同乐3乡。元代仍沿其旧。明代仍为3乡,但改县郊为4隅,后并为2隅。清沿明制,改称东隅、西隅、西路、北路、东路。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区,民国31年并为飞竹区,民国35年划为凤山、护林、鉴江、洪皇4镇和鳌塔、荻巽、松山、寿竹、凤石、碧廪、中满、丰深、福峰9乡。民国38年划为凤山、鉴碧2镇和洪林、松获、凤寿、河阳、福丰5乡。

新中国成立后,划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关、松山、洋头8区。1958年划为6个公社;后改为区,区下辖35个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划为11个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2个镇8个乡和1个畲族乡,后又陆续将4个乡改镇。2000年,罗源县辖凤山、中房、鉴江、起步、松山、飞竹6个镇,洪洋、西兰、白塔、碧里4个乡和霍口畲族乡,设27个居委会、165个行政村。面积1187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罗源县常住总人口232351人,其中:凤山镇55568人,松山镇33410人,起步镇26771人,中房镇19727人,飞竹镇13585人,鉴江镇12105人,白塔乡13323人,洪洋乡12068人,西兰乡12825人,霍口畲族乡14779人,碧里乡18190人。

2003年末,罗源县户籍人口25.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9万人。辖6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凤山镇、鉴江镇、起步镇、松山镇、中房镇、飞竹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碧里乡、霍口畲族乡。

2004年,全县辖6镇5乡、193个村(居),总人口25.5万,其中畲族人口占8.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罗源县常住总人口207677人,其中:凤山镇78084人,松山镇22960人,起步镇22230人,中房镇9725人,飞竹镇7109人,鉴江镇7353人,白塔乡9511人,洪洋乡8356人,西兰乡10628人,霍口畲族乡8300人,碧里乡15669人,罗源湾7752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