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历史沿革

永春古称“桃源”。隋开皇九年(589)析南安县西北两乡置桃林场(治所在今石鼓镇桃场村)。后唐长兴四年(933)升为桃源县,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后晋天福三年(938)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县,治所在上场堡(今桃场村)。

宋开宝二年(969)迁大鹏山南今址。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为直隶州。辖大田、德化两县。1913年废州为县,属南路道(厦门道)。1949年8月23日解放,历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1996年,永春县面积1468平方千米,人口约52.2万人,辖桃城、下洋、五里街、蓬壶、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锦斗、达埔、吾峰、石鼓、东平14个镇及横口、桂洋、祥芝、苏坑、介福、仙夹、外山7个乡。境内有10个国营农林果场,县政府驻桃城镇。

1998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北硿华侨果场改制设立东关镇,辖东华、北硿、龙坑、小湖洋4个居委会和内碧、南美、金城、山城、东关、溪南、美升、东美、外碧9个村委会。

1999年,永春县辖15个镇、7个乡:桃城镇、五里街镇、下洋镇、蓬壶镇、岵山镇、湖洋镇、一都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达埔镇、吾峰镇、石鼓镇、东平镇、东关镇、横口乡、桂洋乡、呈祥乡、苏坑乡、介福乡、仙夹乡、外山乡。

2000年,撤销苏坑乡,设立苏坑镇;撤销桂洋乡,设立桂洋镇。区划调整后,永春县辖17个镇、5个乡:桃城镇、下洋镇、蓬壶镇、五里街镇、岵山镇、湖洋镇、一都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达埔镇、吾锋镇、石鼓镇、东平镇、东关镇、桂洋镇、苏坑镇、横口乡、呈祥乡、介福乡、仙夹乡、外山乡。共有11个居委会、225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春县常住总人口516781人,其中桃城镇63019人,五里街镇35736人,一都镇16147人,下洋镇21883人,蓬壶镇60458人,达埔镇63687人,吾峰镇16686人,石鼓镇32273人,岵山镇21863人,东平镇17582人,湖洋镇38979人,坑仔口镇16312人,玉斗镇17163人,锦斗镇15280人,东关镇12449人,桂洋镇12485人,苏坑镇13734人,横口乡7897人,呈祥乡7019人,介福乡8468人,仙夹乡12318人,外山乡5343人。

2001年,撤销仙夹乡,设立仙夹镇。2002年9月,省政府(闽政文[2002]261号)批复同意横口乡政府驻地迁移:横口乡政府驻地从福中村迁移到云贵村。全县辖18个镇(桃城、五里街、下洋、蓬壶、岵山、湖洋、一都、达埔、吾峰、石鼓、东平、坑仔口、玉斗、锦斗、东关、桂洋、苏坑、仙夹)、4个乡(横口、呈祥、介福、外山),11个居委会、225个行政村,9个国有农林茶果场。

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152864户,总人口5495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007人。各乡镇人口:桃城镇62239人,五里街镇31787人,一都镇16950人,下洋镇17896人,蓬壶镇66807人,达埔镇72506人,吾峰镇19703人,石鼓镇34147人,岵山镇24166人,东平镇18639人,湖洋镇41948人,坑仔口镇16467人,玉斗镇19065人,锦斗镇16378人,东关镇14463人,桂洋镇14144人,苏坑镇15279人,仙夹镇14983人,横口乡8063人,呈祥乡8349人,介福乡9223人,外山乡6295人。

2005年,永春县辖桃城、下洋、蓬壶、五里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锦斗、达埔、吾峰、石鼓、东平、东关、桂洋、苏坑、仙夹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春县常住总人口452217人,其中:桃城镇74379人,五里街镇36520人,一都镇14342人,下洋镇21569人,蓬壶镇51601人,达埔镇57416人,吾峰镇12592人,石鼓镇28274人,岵山镇17451人,东平镇16492人,湖洋镇14849人,坑仔口镇15568人,玉斗镇16113人,锦斗镇13900人,东关镇9235人,桂洋镇8753人,苏坑镇10695人,仙夹镇9359人,横口乡7671人,呈祥乡6206人,介福乡6474人,外山乡2758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