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历史沿革

璧山在县西南,一名巴山,亦名重璧山,西北两面,皆险绝如壁,东南削干,号重璧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故名。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属江州。唐至德二年置璧山县。后历朝有废兴,雍正七年(1729)复为璧山县。

1983年璧山县划归重庆市。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8号)同意撤销璧山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以原璧山县的行政区域为璧山区的行政区域,璧山区人民政府驻璧城街道解放路44号。

1996年,璧山县面积913平方千米,人口约59.2万人。辖璧城、狮子、河边、福禄、大兴、丹凤、来凤、青杠、丁家、广普、三合、马坊、正兴、石院、大路、蒲元、保家、六塘、八塘、七塘20个镇;梅江、龙江、健龙、云坪、五龙、依凤6个乡。县政府驻璧城镇。

1997年11月1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1997]77号)批复同意璧山县蒲元镇政府驻地从蒲元场迁移到马家桥。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璧山县总人口608473人,其中:璧城镇92146人、狮子镇21049人、河边镇25824人、福禄镇20963人、大兴镇26136人、丹凤镇22111人、来凤镇38422人、青杠镇29550人、丁家镇42935人、广普镇15334人、三合镇17358人、马坊镇23992人、正兴镇22964人、石院镇17939人、大路镇27530人、蒲元镇15133人、保家镇16066人、六塘镇12723人、八塘镇18001人、七塘镇20221人、梅江乡11669人、龙江乡12521人、健龙乡14399人、云坪乡11661人、五龙乡13718人、依凤乡13135人、青龙湖(未批镇)4973人。

2001年3月20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1]43号)批复同意青?镇更名为青杠镇,其管辖范围和镇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末,璧山县户籍总人口60.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4万人。辖20镇、6个乡,37个居委会、453个村委会。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3]283号)批复同意璧山县将20个镇、6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具体为:撤销璧城镇、蒲元镇、狮子镇、青杠镇、来凤镇,设立璧城街道、青杠街道;撤销马坊镇,并入丁家镇;撤销石院镇,并入正兴镇;撤销丹凤镇、梅江乡,并入大兴镇;撤销保家镇、六塘镇,并入大路镇;撤销龙江乡,并入健龙乡;撤销云平乡,并入广普镇;撤销依凤乡,并入七塘镇;撤销五龙乡,并入八塘镇。2010年5月2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0]44号)批复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璧山县常住总人口586034人,其中:璧城街道204702人,青杠街道78582人,八塘镇23851人,七塘镇21185人,大路镇48145人,河边镇20037人,福禄镇13586人,大兴镇40068人,正兴镇27804人,丁家镇60585人,广普镇18002人,三合镇11336人,健龙镇18151人。

2010年11月18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0]114号)批复同意撤销丁家镇、大路镇,调整璧城街道、青杠街道行政区域范围,新设立璧泉、来凤、丁家、大路4个街道。调整后,璧山县辖6个街道、9个镇:璧城街道、青杠街道、璧泉街道、来凤街道、丁家街道、大路街道、八塘镇、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正兴镇、广普镇、三合镇、健龙镇。县政府驻璧城街道。

2012年8月10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2]56号)批复同意璧山县将璧泉街道大岚村调整由璧城街道管辖。201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4.79万户63.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9万人,农业人口35.91万人。

2013年11月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3]87号)批复同意丁家街道办事处驻地由铜锣社区振兴西路26号迁移至沙堆社区惠民路。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