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历史沿革

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区境分属上谷、渔阳二郡。今龙泉、永定、潭柘寺三镇范围均属渔阳郡,其余地域属上谷郡。秦并六国后,行郡县制,区境属广阳、上谷二郡。三国时,区境属幽州。隋朝,区境内上苇甸乡、王平地区办事处范围以东属幽州蓟县,其余地域属燕州沮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区境分属蓟、怀戎二县。

唐建中二年(781)析蓟县西部与广平县东部置幽都县,区境东部属广平县。县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区)迁至区境内辛秤村(今分东、西辛秤),此为境内设县之始。光启中年(885-888)置永兴、矾山二县,区境西部属矾山县。辽开泰元年(1012)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县名始于此。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后又改为顺天府,宛平县属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区归属宛平县。至此,区全境属宛平县。

1948年12月14日门头沟全境解放。到1952年9月前,区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届河北省宛平县辖界,一部分属北京市第16区(曾称门头沟区、第28区、第20区)辖界,包括今龙泉、永定、潭柘寺3镇范围。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县、北京市第16区并入京西矿区,今门头沟区全境属京西矿区辖界。1958年5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头沟区。同年9月,门头沟区五里坨划归丰台区管辖。

1996年,门头沟区面积1455平方千米,人口25.4万人。辖4个街道、1个地区、7个镇、3个乡:王平地区、大峪街道、城子街道、大台街道、东辛房街道、龙泉镇、永定镇、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乡、军响乡、上苇甸乡。区政府驻龙泉。

2000年,撤销妙峰山乡、上苇甸乡,合并设立妙峰山镇,镇政府设在原妙峰山乡政府所在地;将王平地区办事处北岭、南岭、小店子、王平口、焦岭、官道、白道子、瓜草地、十字道、安家滩10个村并入永定镇;在王平地区办事处设立建制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门头沟区总人口266591人,其中:大峪街道58414人、城子街道20986人、东辛房街道29086人、大台街道13887人、潭柘寺镇9261人、永定镇34945人、龙泉镇37979人、军庄镇13012人、妙峰山镇9649人、王平镇8147人、雁翅镇8657人、斋堂镇8242人、清水镇9674人、军响乡4652人。

2001年11月13日,京民划函[2001]475号批准同意撤销军响乡,并入斋堂镇。

2002年,门头沟区面积1455平方千米。人口23.4万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1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潭柘寺镇、永定镇、龙泉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共有120个社区、177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大峪街道新桥大街36号。

2005年末,门头沟区户籍人口23.8万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1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龙泉镇、永定镇、潭柘寺镇、军庄镇、妙峰山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共有126个社区、177个行政村。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调整门头沟区龙泉镇永定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龙泉地区办事处、永定地区办事处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3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永定镇(镇)、龙泉镇(镇)、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