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历史沿革

清置阜阳县。小山为阜,县在山南,故曰阜阳。秦为泗水、陈、砀等郡地。汉为汝南、沛、淮阳等郡地。西晋泰始二年(226)置汝阴郡,治汝南县(今阜阳市)。北魏于汝阴置颍州。明,颍州属凤阳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颍州府。1934年置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阜阳县。

1949年4月设阜阳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署驻阜阳县,辖界首、阜城、亳城3市及阜阳、太和、亳县、涡阳、蒙城、凤台、颍上、阜南(由阜阳县析置,驻薛集)、临泉等9县。1950年撤销阜城、亳城2市。1952年阜阳专区属安徽省领导。1953年撤销界首市,以原界首市辖区及太和、临泉2县各一部合并设立界首县。1964年以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利辛县(驻利辛集)。

1970年阜阳专区改称阜阳地区,地区驻阜阳县,辖阜阳、亳县、涡阳、蒙城、利辛、凤台、颍上、阜南(驻薛家集)、临泉、界首、太和等11县。1975年由阜阳县析置阜阳市,属阜阳地区领导,地区驻阜阳市。1977年将凤台县划归淮南市领导。1986年,撤销亳县,设立亳州市(县级)。1989年,撤销界首县,设立界首市(县级)。

199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号):(1)撤销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颍州区清河路。(2)设立阜阳市颍州区,区人民政府驻颍南大道,颍州区辖鼓楼、颍西、清河3个街道办事处和王店、程集、西湖、九龙、三十里铺、马寨6个乡镇。(3)设立阜阳市颍东区,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颍东区辖河东、向阳、新华3个街道办事处和插花、枣庄、老庙、口孜、袁寨、冉庄、正午、杨楼、王古同9个乡镇。(4)设立阜阳市颍泉区,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颍泉区辖中市、颍泉、周棚3个街道办事处和伍明、宁老庄、闻集、行流、苏屯、姜堂、邵营、苏集8个乡镇。(5)原阜阳地区的利辛县、颍上县、太和县、临泉县、蒙城县、涡阳县、阜南县划归阜阳市管辖。原阜阳地区的毫州市、界首市由省直辖。(注:地级阜阳市代管亳州、界首2个县级市)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调整阜阳市的行政区划,将阜阳市管辖的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调整后的阜阳市辖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和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县级界首市由安徽省直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阜阳市常住总人口8003963人,其中,颍州区582400人,颍东区547576人,颍泉区589081人,临泉县1690872人,太和县1371482人,阜南县1272431人,颖上县1309243人,界首市640878人。

2004年末,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4个街道、124个镇、41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阜阳市常住总人口7599913人,其中,颍州区691698人,颍东区519562人,颍泉区557687人,临泉县1543218人,太和县1361145人,阜南县1168112人,颍上县1196535人,界首市561956人。

2014年末,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3个街道、124个镇、3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