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历史沿革

北宋设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府。元改安庆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民国初,安庆为省、道、县同城而治。1927年设安庆市。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安庆市面积1.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88.7万人,市府驻大观区市府路。辖枞阳、怀宁、岳西、潜山、太湖、望江、宿松7县和迎江、大观、郊区3区,代管桐城1个县级市。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2002年1月正式搬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庆市常住总人口5180000人,其中,迎江区150221人,大观区167860人,郊区264670人,怀宁县673677人,枞阳县757951人,潜山县515261人,太湖县498882人,宿松县649975人,望江县479099人,岳西县361632人,桐城市660772人。

2003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1566947户,总人口6052435人。辖桐城市和怀宁、枞阳、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岳西7县及迎江、大观、郊区3区。共设18个街道和102个镇、101个乡。有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和潜山综合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

2004年末,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8个街道、103个镇、70个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同意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1)将安庆市郊区的老峰镇、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2)将安庆市郊区的十里铺乡(不含眉山、象册、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和怀宁县的海口镇、山口乡划归安庆市大观区管辖。(3)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怀宁县的大龙山镇、五横乡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宜秀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迎江区青少年宫路迁至大龙山镇。5月24日安徽省政府(皖政秘[2005]59号)批复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迎江区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15万;大观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郊区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246003;桐城市面积1644平方千米,人口78万;怀宁县面积1543平方千米,人口79万(面积、人口数据根据《简册(2004)》)。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安庆市常住总人口5311379人,其中,迎江区251080人,大观区275003人,宜秀区254431人,怀宁县592750人,枞阳县838712人,潜山县500292人,太湖县515283人,宿松县571025人,望江县526712人,岳西县321636人,桐城市664455人。

2014年末,安庆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8个街道、97个镇、56个乡。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15]181号)批复同意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